质量看江苏|解码中国高铁的“安全芯”
2025-09-14 22:32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洪叶,苑青青  
1

编者按:今年9月,中国质量大会将在南京召开。作为我国质量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性会议,中国质量大会不仅是一场国际交流盛会,更是展示我国质量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江苏大地上,千行百业里藏着怎样的质量“密码”?连日来,交汇点记者走进工厂、车间、实验室,触摸质量强省建设的蓬勃脉动。

高铁运行,安全第一。高铁安全,齿轮传动系统是核心部件。为高铁提供齿轮传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戚墅堰所”)坐落在江苏省常州市,该公司综合应用先进智能制造技术,追求极致质量,成为保障高铁“跑得快、跑得稳、停得准”的核心支撑。

“齿轮传动系统作为高铁能量转换与传递的关键环节,其技术水平直接关乎高铁的整体性能。”中车戚墅堰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过去,由于技术、工艺等方面的限制,齿轮传动系统一直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如今,中车戚墅堰所通过自主研发与创新,成功打破了这一技术瓶颈,为中国高铁的“速度与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中车戚墅堰所自2007年起开始了高铁齿轮传动系统的自主研发之旅。凭借近40年的技术积淀,80多名技术骨干历经5年不懈努力,建立了8个试验台,进行了上千次严谨测试,成功试制了5代样机。最终,在产品设计、材料工艺及试验验证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突破,全面自主化研制出高铁列车齿轮传动系统,覆盖时速160-350公里。

创新是质量提升的核心引擎。在打通ERPMES和质量系统的基础上,中车戚墅堰所创新搭建了整体式和分体式智能装备产线。通过改造、引进和新建等多种方式,中车戚墅堰所齿轮传动系统智能车间在设计、运营、产线到决策和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数字化、标准化和精准化制造。这不仅大幅减少了人为差错,还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

数据显示,得益于这些创新举措,齿轮传动系统智能车间的运营成本降低了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了50%,生产效率则提高了30%。此外,中车戚墅堰所还引入了产品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系统,通过智能诊断和预维修功能,为中国高铁的“速度与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此外,为确保产品技术与质量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中车戚墅堰所引进了众多先进的试验验证设备,构建了全面的试验体系。作为质量标杆企业,中车戚墅堰所承担国家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机械系统及部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其研发的“金属材料AI智能检测”技术入选市场监管总局“计量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十大优秀案例。

“计量是工业生产的‘标尺’。”中车戚墅堰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材料质量检测到生产工艺过程控制,再到产品出厂的合格检验,每一道工序的仪器设备都必须经过计量检定和校准,才能保证其提供的数据准确可靠,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作为轨道交通产业链链主企业,中车戚墅堰所还促进整个产业链的质量提升,其所牵头组建质量创新联合体,已延伸至供应链上下游,联合攻克27项关键技术难题,形成“研发生产服务”一体化质量生态圈。

值得一提的是,在安全管理与质量提升方面,中车戚墅堰所将精益管理体系标准融入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和产线运行中。其中,配件制造中心建立精益项目制、月度精益例会制以及全员绩效考核制,同时制定了精益现场考核制、整改通知单制和绩效评分制等长效机制……经过这些改善活动,配件制造中心在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隐患整改率高达100%。在质量方面,与2020年相比,大件一次交检合格率有了大幅提高,达到了99.82%

如今,在中车戚墅堰所,“精益求精”已融入每位员工的血脉,“不隐瞒质量问题、不放过任何瑕疵、主动报告有奖励”的质量管理理念,让“质量至上”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洪叶 苑青青

标签:
责编:王建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