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9月12日,2025中国—中东欧国家产学研合作对接会上,江苏高校院所、企业与中东欧国家高校院所签署5项合作协议,新增的10家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合作伙伴”获得授牌。

来自克罗地亚、匈牙利、波黑、保加利亚和北马其顿的五所大学,分别与中国矿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大学、河海大学以及镇江刘恒记食品有限公司、江苏微特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开展联合研发。
镇江刘恒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潮军介绍,公司携手江苏大学,与波黑巴尼亚卢卡大学签约,合作推动中国传统酿造技艺首次系统性对接中东欧农业科技体系。作为传统醋及衍生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企业,刘恒记在醋的医药、保健、饮料、化工、调味等功能领域多有开发,而巴尼亚卢卡大学在耐酸性菌种及相关控制方面的先进技术,恰能弥补企业的不足。
江苏与中东欧国家高校的合作,历史悠久、成果丰硕。布达佩斯经济与技术大学与江苏合作逾20年,其中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尤为紧密。这一次两所大学签约,开展“面向智能制造的复杂刀具全生命周期监控技术联合研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卞正富介绍,矿大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领域包括传统矿业、电气、城市安全、地质勘探等。2009年,学校牵头发起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其中中东欧国家高校占比很高。目前,多个合作项目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合作网络持续扩容,“合作伙伴”增加到130余家机构。新增的10家“合作伙伴”包括南通大学、南京永为科技有限公司和匈牙利潘诺尼亚中欧协会、北马其顿国际巴尔干大学等中外机构。
在长期合作中,江苏高校与中东欧国家机构形成深入联动。江苏大学党委书记李洪波介绍,学校已与中东欧12国的高校建立合作,与16家中东欧国家合作机构签署备忘录,发挥农机优势与多国共建智慧农业实验室。作为首批“合作伙伴”,江苏大学也促成11项成果在镇江转化。
自2022年起,中国—中东欧国家产学研合作对接会连续举办四届,促成一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创新实体间的技术合作项目。本次大会组织新能源专场、智能制造专场、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合作伙伴”专场等三个专场、“一对一”对接洽谈等活动,推介创新合作项目及合作需求30余项,组织中外双方机构对接洽谈70余对。9月12日至14日举行中东欧国家参会代表江苏行活动,设置盐城、常州两条路线,推动中东欧国家机构深入对接江苏产业创新合作需求。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谢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