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论见|父母用2000元生活费“拴住”女儿,亲情不该被货币化
2025-09-11 20:18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胡波  
1

大家好,这里是《老胡论见》,我是评论员老胡。

先来看一段视频——

这是在网上很火的一段视频,看着是不是很好笑,但是很快,在笑完之后,是不是又会觉得有点堵得慌?

爸爸为维系与刚上大学女儿的联系,用心良苦,将每月2000元生活费分4次发放,最后月底的500元设为“每日联系全勤奖”,这是以经济手段来维系情感联结,这里面透露出家长的万般无奈。的确,很多的孩子初次逃脱父母的羽翼,把离家当成了放飞,几乎所有的情感都转移到了大学校园,只有在他们需要生活费的时候,才会想到父母。

不过,将500元生活费与“每日联系”绑定,本质却是将亲情关系货币化。这种设计短期内可能解决父母的情感需求,对于子女来说,却很可能把沟通当成任务,甚至当成负担,长此以往,纯粹的亲情也可能演化成“付费式亲情”。在逆反心理作用下,子女也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主动切断这笔情感交易。

老胡觉得,大学生已是法律上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生活费发放方式本应是平等协商的结果。当父母以“性格内向”“首次离家”为由实施经济管控时,实质是在用成年人的焦虑替代子女的成长试错权。这种“保护性控制”实际上是对子女自主权的变相剥夺。

这个话题之所以能够在网上热议,并且引发全民讨论,是因为它击中了中国家庭的敏感神经:在人口流动加速、代际差异扩大的今天,如何重构亲子关系?我们既不能像传统家庭那样要求子女绝对服从,也无法完全照搬西方的“成年即独立”的模式。老胡认为,更合理的路径或许是建立一个“情感账户”,父母存入的是无条件的爱而非附加条件的金钱,子女支取时才会真正产生情感共鸣。

好,今天就说这么多,感谢大家的关注,咱们下期再见!

出镜|AI胡波

统筹|唐澄 杨丽

剪辑|陶蓉

标签:
责编: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