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感觉脚后跟有股向上抬的神奇力量,还会根据我的用力大小来调节助力,太神奇了!” 9月11日,在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现场,一款黑色穿戴式设备吸引了众多围观者。“这款‘瑞领’肌肉外甲,是我们研发的全球首款柔性轻量级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能为脑卒中、脊髓损伤等下肢功能性障碍患者提供评估与个性化训练。”无锡远也科技市场部总监兼创新中心负责人周持倩介绍。
这是他们首次携带创新产品参加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但这款产品已上市两三年,服务超过10万名患者。
传统刚性机器人重达数十甚至上百公斤,而这款康复柔性外骨骼机器人所有部件加起来仅重3公斤。工作人员现场演示穿戴过程,只需简单固定,穿上仅需1分钟,脱下最快只要10秒就能完成。“步态异常患者穿上它进行康复训练,便利度、舒适度和方便度都会大幅提升,就像有个贴身的康复师一样。”周持倩说。
记者注意到,每个人的步态不同,设备提供的助力也各不相同。“传统的刚性外骨骼是机器带着人动,而我们的产品是人工智能算法自适应的,即‘人动机助’。”周持倩解释,患者穿上后设备会自动检测步态,在毫秒间计算出所需助力大小,“用户不需要按钮,只管走就行,剩下的都交给它。”这种即时响应能力源于其核心算法,真正实现了人机互动。

周持倩告诉记者,脑卒中患者患病后的3个月—1年是黄金康复期,但很多病人回家后便缺少医生、康复师的帮助,很难坚持科学的康复训练。“这款柔性可穿戴机器人的价值,在于让患者在居家环境中继续进行专业级康复训练,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据悉,这套设备售价约为40余万元。为了更好地服务有需求患者,让更多人能负担得起,团队正探索“社区共享”模式,单次训练一小时不到100元,通常训练3—6个月就会有显著效果。
这款参会产品为“踝关节肌肉外展”,接下来团队还将继续推出“腰背肌肉外展”“膝关节肌肉外展”等新产品。“希望未来能让创新技术真正实现成果转化,服务更多人群。”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谢诗涵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