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③丨“双高协同”全省铺开,“创新CP”开启产学研合作新篇
2025-09-09 07:25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张宣,蔡姝雯,杨易臻  
1

编者按 911—12日,由江苏省科技厅主办、省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的“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将在南京举办。本次大会以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 创新融合发展打头阵为主题,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集聚配置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加速成果落地和产业化。记者为此深入探访江苏多家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挖掘省内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线案例和创新做法。

9月1日,无锡高新区与江南大学“双高协同”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会上,江南大学、先导智能、食检中心、罗益生物、布勒机械签约“双高协同”首批重大项目;一批“产业教授”“科技副总”受聘上岗;双方共建的“双高协同”成果转化基金揭牌。

高新区和高校,都是科创资源富集的创新主阵地。江苏拥有61家省级以上高新区,其中18家为国家级高新区,数量居全国第一;同时拥有175所高等院校,数量质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如何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江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有组织科研+有组织转化”为实施路径,推动高新区和高校“双高协同”创新发展。

今年5月,江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联合发布“双高协同”试点申报通知,按下了“双高协同”启动键。7月,首批试点单位敲定,全省18家高新区和37所高等院校组成“创新CP”。

“无锡高新区-江南大学”位列其中。双方成功组成“CP”,产业与学科的高度契合是重要原因——江南大学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等领域拥有深厚实力,可直接赋能无锡高新区特殊食品、合成生物制造等主导产业。目前,双方在合作及在谈重大项目达15项,涉及合作资金超13亿元。

“此次‘双高协同’试点建设,正是江南大学和无锡高新区基于高度战略共识,谋求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合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双方合作新的里程碑。”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说。受聘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副总”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谢云飞则表示,团队在“食品在线检测技术与装备开发”领域拥有技术优势,今后将为企业重点解决国产X射线装备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推进食品加工产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迈进。

高新区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其实不乏先例,“双高协同”的关键点在于:将以往分散式对接、点状式合作,转变为有组织科研、有组织转化,即从“自发结对”到“有组织协同”,这一模式意味着双方产学研合作开启了深层次变革。

此次联席会议,无锡高新区和江南大学商定了未来三年“双高协同”的路线图和施工图,明确以生物医药(特殊食品、新质蛋白生物制造等)产业为主要创新协同方向,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无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吴区委书记崔荣国介绍,双方将以资源整合塑造“双高协同”优势,充分发挥江南大学在科研、人才、校友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及无锡高新区在产业、资金、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形成“企业需求牵引-高校技术突破-高新区产业升级”科技攻关良性循环,加快孵育一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联合培养一批优秀人才。

“双高协同”的探索正在江苏全省铺开。7月22日,南京鼓楼高新区与南京大学合作的脑机接口研究院揭牌,依托南大跨学科优势与鼓楼医院临床资源,打造全球脑机接口与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8月10日,镇江高新区与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大学、江苏理工学院签订“双高协同”协议,此前江苏科技大学与镇江高新区共建的“先进船舶海工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已启动,江科大卓越工程师学院工程师技术中心、江苏中智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等首批5家单位已入驻。

9月11日,2025年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将启幕。大会特设高新区新质转型行动暨“双高协同”创新发展专场,聚焦高新区新物种培育、新赛道开拓,组织试点高新区企业路演创新需求,进一步推动高新区与高校双向适配、双向赋能的创新生态构建。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进“双高协同”,全省高新区将以优势产业集群为基础、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化体系化产学研合作;高校则将进一步整合优势学科与战略科技力量,服务高新区新质转型升级,最终实现真正的“双向奔赴、相互赋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蔡姝雯 杨易臻

标签:
责编:王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