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6日,“苏超”第11轮比赛,无锡队将主场迎战连云港队。
无锡与连云港,一座是太湖明珠,江南盛地;一座是“淮口巨镇”“东海名郡”,双方更是携手打造南北共建、城市发展的最强“同盟”。绵绵情意跨越山海,共同写入天际,落成一首云水相望的诗。
于是这一次的诗韵碰撞,让我们用一种新方式——请出与江苏有着深厚情缘的“宝藏文学顶流”苏东坡,一城一首“东坡名作”,且看双城景致与内涵,是如何在他的诗句里熠熠生辉……


无锡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不觉更流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路空归去,半岭松风万壑传。
苏轼对无锡有着不寻常的亲密感情,他好乐游、喜交友,曾数次到访无锡,留下许多的故事、墨宝。一首《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将无锡山水雅韵的自然风光与包容旷达的城市内涵娓娓道来。

惠山起伏连绵,在平原上拔地而起,树木葱郁,格外秀丽,让游历过众多名山大川的苏轼也心动不已。更美妙的是,这里的惠山泉久负盛名,被唐代“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二”,苏轼用泉水泡制贡茶“小龙团”,名泉与名茶搭配,无锡的茶文化与山水意趣结合,别具风雅。

品了泉茶、上山看太湖,苏轼的心情也随着萦回的石路起伏陶醉。陆羽《慧山寺记》记载:“山有九龙,若龙之偃卧然。”可见惠山石径蜿蜒,有如龙脊,登高远眺,只见松涛奔涌,湖水潋滟。无锡“咫尺山林”的雅致与“湖海辽阔”的大气刚柔并济,怎能不让人勾起无限遐想?
饱览湖山间的壮阔与灵秀,苏轼感慨:大可忘记庙堂之上,全身心与自然合在一起,放空心灵,畅快“逍遥游”!字里行间,闲适与旷达的人生态度尽展无余,也与无锡沉淀千年的城市精神高度契合。这里既能守住“泉茶雅趣”的内在精致,更如浩渺太湖一般开放包容。这座新时代工商名城,保留着江南的雅致肌理,孕育着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让山水含韵的雅致与兼容并蓄的胸怀,共同成为城市开放进取的不竭动力。

连云港
次韵陈海州书怀
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
旧闻草木皆仙药,欲弃妻孥守市阛。
雅志未成空自叹,故人相对若为颜。
酒醒却忆儿童事,长恨双凫去莫攀。
苏轼曾经两次来到古称海州的连云港,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和故事。其中,最有名的作品当属《次韵陈海州书怀》,从中既能读出连云港山海交融的仙境风光,也能品出其兼具隐逸灵秀与人文韧性的城市精神。

“郁郁苍梧海上山”,诗中的“苍梧山”即今日连云港云台山。云台山苍郁幽邃、云雾缭绕,自然风貌得天独厚。当时云台山山体依然矗立于大海之中,形成“山在海中、海绕山边”的奇观。苏轼寥寥数笔,写尽连云港山海相拥,港城相依,岛礁星列,长滩铺锦的万千风华。
这里有山地的厚重灵秀,海洋的辽阔浩渺,也有着浓重的奇幻色彩。《山海经》中称云台山为郁州山,古籍记载:此山是从苍梧飞来,山上种有南方的草木。古往今来,引得多少人想乘船到这座海中仙山上游览,并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也令苏轼借助想象,以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方丈的虚无难求相类比,渴望登山探胜,也暗含了对于超脱世俗的渴望。

然而,“雅志未成空自叹”,登山终未成行,志向难酬,苏轼以象征为官赴任的“双凫”典故,表达归隐心愿难成的遗憾,和坚守人文担当的韧性,这也与连云港的城市品格不谋而合。作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既守护着山海生态的“隐逸之美”,也从未缺席历史赋予的发展使命,风雨如磐,勇立潮头,将奋斗基因刻进血脉。

当“苏超”的哨声再次响起
就让每一次奔跑,每一次传递
都在绿茵场上写下
跨越山海的对话与回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魏琳
图片来源 无锡发布 盐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