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百姓,关乎市场秩序和经营主体活力。去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文件,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推行服务型执法模式。

当前,江苏的服务型执法模式推进得如何?下一步有哪些亮点举措? 9月4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关于推行“执法+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围绕5个方面,提出20条“硬核”举措,同时发布一批典型案例和特色实践。
柔性监管,让执法更有温度
今年年初,张家港保税区市场监管局接到批量举报,反映49家经营户在电商平台销售木材商品时,标注的等级、直径、含水率等属性信息缺乏依据,涉嫌发布虚假广告。该局经调查发现,木材是非标准化天然产品,难以提供统一的权威检测报告,经营户在网店标注的信息主要基于行业通用工具书《进口木材原色图鉴》的描述及长期经验积累,旨在满足平台信息填写要求,主观上并无欺诈故意。该局认为,涉事经营户的行为虽严谨性不足,但均系初次违法、情节轻微,事发后主动整改,未造成危害后果,该局依法对涉案的49家经营户不予处罚。
这是发布会现场公布的典型案例之一,也是全省推进柔性执法的一帧生动剪影。经济大省江苏,经营主体活跃度高、新业态发展快,对执法工作的服务性提出更高要求。
省市场监管局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较早建立了轻微违法行为免罚轻罚制度,并不断优化升级,于2024年底出台3.0版《江苏省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处罚规定》。
《若干措施》中,对“轻微免罚”再次作出明确。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姜伟介绍,将通过全面落实轻罚免罚规定、审慎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优化行政检查方式、推进“信用+”渐进式执法、推进“简案快办”拓面提质等5项措施,为经营主体松绑减负,切实降低经营成本和负担。
从实践来看,“轻微免罚”已经在赋能经营主体发展。省市场监管局法规处处长史磊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省市场监管部门根据3.0版规定,先后为1.5万家经营主体的轻微违法行为实施免罚轻罚,依法减轻、免除经营主体处罚10.4亿元。免罚轻罚对象是个体工商户的占比近七成,更多小微经营主体避免了因轻微违法面临高额处罚、陷入经营困境。”
柔性监管,重在“柔”和“管”。为切实解决“小过重罚”“过罚不当”问题,2024年,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在南京市溧水区、连云港市连云区等8个地区试点开展了“信用+”渐进式执法工作。
“目前,各个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今年7月份,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全面部署推进‘信用+’渐进式执法工作。”省市场监管局信用风险局局长李艳表示,这项改革旨在把信用监管与行政执法有机结合,针对违法行为“由轻到重”的梯度特点,综合运用信用承诺、信息公示、失信惩戒等梯次工具,实施“由弱到强”的渐进式监管举措,引导经营主体守信、规范经营,让执法既彰显力度,也传递温度。
过罚相当,让执法更加精准
柔性监管如何把握尺度?执法时如何保障最广泛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发布会上,另一个关于电梯的典型案例给出答案。
在无锡市惠山区,某电梯工程有限公司销售、安装电梯,在电梯未通过监督检验的情况下,该公司自行制作、张贴特种设备使用标志后将电梯交付使用。经查,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已经累计影响5家使用单位的7台电梯。今年3月,惠山区局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相关规定,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13.5万元、罚款28万元的处罚决定。
该案的从重处罚,既震慑了那些为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电梯质量和安全的不法生产安装单位,更有利于避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损失。
行政执法中,度的把握、量的权衡考验着执法者的智慧。服务型执法,不是“法外开恩”,而是“宽严相济”的精准施策。在江苏,行政裁量的重要要求之一是“精准”。
以无锡为例。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邹伟明介绍,自2020年在市级执法部门中率先出台轻罚免罚规定以来,无锡不断制定完善处罚裁量适用的示范格式文本,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截至2025年上半年,无锡市轻免罚案件累计9960件,惠及小微经营主体6880余家,占比69.1%。”
推动行政裁量更趋精准,《若干措施》中再作部署。文件明确提出“坚持规范裁量,促进过罚相当”,并通过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构建“文书+沟通”双说理体系、开展过罚相当课题研究、构建数字化裁量基准体系等4项措施,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确保执法公正合理。
精准,还体现在监管部门对企业的服务中。今年5月,省市场监管局推出政企协作品牌维权工作机制,通过制定维权工作规范、开发微信小程序为企业提供精准的维权服务。
省市场监管局执法稽查局局长吴金燕透露,截至7月底,省市场监管政企协作品牌维权联盟已吸纳86家品牌企业,涵盖了日用品、食品、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建材等领域,同时邀请部分行业协会深度参与,初步构建起“政府—协会—企业” 三位一体的品牌维权格局。“接下来,我们将针对企业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一企一策’维权方案,让服务更贴合企业实际。”
闭环管理,让执法更有实效
服务型执法,预防为主是挺在前面的要求。在具体实践中,江苏市场监管系统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贯穿市场监管全过程,通过行政提示书、建议书等多种形式指导企业加强合规建设,提高事前预防、自我纠错能力。
以泰州为例。泰州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伟介绍,今年以来,泰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发布《泰州市市场主体行政合规指导清单(2025版)》,明确了市场监管领域16大类123项高频多发的违法行为发生频率、法律责任、合规建议、指导处室及联系方式,为市场主体“敲黑板”“划重点”“治未病”。
寓服务于执法,离不开闭环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无锡,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实践已形成“事前教育提醒、事中包容审慎执法、案后精准服务助力规范”的全闭环服务型执法新模式。通过在全省率先组织餐饮行业消费侵权服务型执法专项行动,目前,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已协助20家餐饮经营者现场完成整改,依法不予行政处罚,对经教育仍不改正违法行为的29家经营主体依法立案查处。
在泰州,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积极推行行政处罚“三书同达”制度,指导企业及时改正违法行为,今年上半年,已对632家经营主体进行行政指导,其中“三书同达”行政指导市场主体327家。
处罚并非行政执法的最终目的,发展才是。秉持寓监管于服务的理念,《若干措施》强调,坚持“案结事未了、治理再深化”,构建“查处—指导—修复—提升”的全链条闭环机制,通过案件分析研判,真正做到“查办一案、治理一片”,推动执法工作从个案处置向系统治理升级。
接下来,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将通过推行“三书同达”制度、强化涉案经营主体跟踪指导、推进信用修复高效响应、强化案件分析研判等4项措施,加强对执法全过程的跟踪问效,提升综合治理效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苑青青 许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