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主流媒体平台化转型过程中,商业平台依托“流量逻辑”对主流媒体“公共价值”形成挤压,导致主流媒体与商业平台的价值生态位失衡。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大语言模型、多模态生成和自监督学习等技术内核,为强化主流媒体“公共价值”提供了技术势能。“人机协同”一体化重构主流媒体价值链,为解决主流媒体与商业平台的价值生态位失衡问题提供了根本性思路。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楚明钦与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在本刊2025年第8期撰文,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下的主流媒体价值链重构展开论述。

一、问题的提出:价值生态位失衡与主流媒体价值链重构
当前,主流媒体平台化已经成为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在这一过程中,主流媒体的“公共价值”生态位被商业平台的“流量逻辑”挤压:一方面商业平台通过“连接一切”获得的海量用户资源,几乎垄断了数据分发路径,导致主流媒体用户流失、渠道失灵;另一方面商业平台的虚假信息、网络谣言、煽动性言论等频发,严重破坏了主流媒体主导的舆论生态,以致出现主流媒体舆情响应滞后、传播音量不足、信息秩序混乱等价值生态位失衡问题。
因此,本研究聚焦的核心问题在于,面对价值生态位失衡的严峻挑战,主流媒体如何突破传统线性价值链的桎梏,实现适应平台生态的传媒价值链重构?具体而言:第一,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下,主流媒体如何重构其内容生产、分发价值传导链条,以强化其在重大事件中的响应能力、权威框架建构能力,从而对抗“流量逻辑”对公共价值的侵蚀?第二,如何通过技术可供性、功能可供性与价值可供性的动态演化,实现价值链一体化重构,解决主流媒体价值生态位失衡问题?第三,如何在“系统性变革”和“新闻宣传与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战略框架下,通过技术、内容、价值深度融合,构建一体化的价值传导机制,使主流媒体重新掌握在复杂信息场域中的价值引导主动权?
二、破坏性创新: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下主流媒体价值链分解与融合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下,传统主流媒体“采集-生产-分发-变现”价值链的线性逻辑正在被垂直分解,面对主流媒体价值链断裂产生的生态位失衡问题,主流媒体可以通过“人机协同”实现“策采编发”全链条智能化重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嵌入,解构了主流媒体组织规则与行动逻辑,使主流媒体的业务结构发生根本转变,其内容生产、传播范式、传媒业态、商业模式等都发生断裂式变革。
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带来主流媒体内容生产全链条变革。在选题策划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实时分析网络热点、用户评论及历史数据,生成选题建议库,记者角色也从“信息搜寻者”变成“价值判断者”;在内容生产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辅助生成文本初稿、自动配图以及视频剪辑等,人类编辑可以聚焦于创意增补和风格调校等;在审核机制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实时筛查敏感内容,但需要人工介入语义模糊的伦理问题。另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普及,将促使主流媒体建立内容传播的互动率和提升跨平台影响力等多维度量化评估体系。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生成内容的同时,通过多源数据挖掘,根据用户画像实时匹配内容,实现“千人千面”分发。在此过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数据驱动实时感知和智能分析,重塑舆情的检测、响应与调适流程,使其具备动态适应能力。
通过“人机协同”模式,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主流媒体内容生产、分发和消费价值链全链条,主流媒体在进行系统性变革和价值链重构时,应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转化为商业平台的“价值校准器”,将商业平台的数据资源转化为社会连接的数字基础设施,并通过用户画像精准匹配主流媒体的公共价值。
三、跃迁与协同:技术可供性驱动下的生态位重塑与一体化发展
主流媒体价值链重构是一个涉及技术可供性、功能可供性和价值可供性等维度的动态演化过程。技术可供性通过提供新的生产和社交方式,功能可供性通过创新内容和服务,价值可供性通过强调用户主体性和情感因素,共同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技术可供性作为技术系统的基础属性,特指技术产品所蕴含的潜在使用可能性。这种技术可能性不仅源于技术本身,更取决于用户的感知,体现为技术特性与用户感知之间的交互关系,并最终影响用户的具体行为选择。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推动了技术可供性从工具性支持到生态性赋能的层级跃迁。硬件算力的跃升、软件平台的智能化升级和数据资源的规模化积累等,又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持续创新提供坚实的技术可供性基座。这种双向赋能机制正在重塑“人机协同”新范式,迫使主流媒体价值链从以内容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
在技术可供性基础上,商业平台产品在内容、社交和移动方面为用户提供了新的技术基础和服务空间,推动知识生产和传播创新,为互联网传播提供丰富多彩的功能可供性。商业平台凭借其强大的网络效应和技术架构,通过其“开放”和“连接”特征,提供搜索、娱乐、求知、社交和交易等基础性功能服务,形成商业平台海量用户沉淀,进而实现互联网平台商业价值。主流媒体平台化转型过程中,可以与商业平台实现价值链功能协同,通过精准匹配与高效连接“不可见”的价值要素,促进圈层化社群的深度聚合与社会要素的创造性重组,为价值可供性的深层赋能与实现奠定基础。
在技术赋能和平台功能嵌入基础上,主流媒体需要释放其独特的价值可供性。
第一,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信息,可以为主流媒体提供更多素材和话题选择。第二,主流媒体可以根据甄别出的网络热点,强化网络议程设置,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大流量规模优势。第三,主流媒体可以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用户实时互动,强化用户对议题的参与感。第四,主流媒体可以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和社会发展需求,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实现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最大化。
四、战略路径:以“系统性变革”与“一体化管理”保障价值链重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新闻宣传与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标志我国媒体发展战略进入价值生态重构新阶段。主流媒体推进系统性变革,要注重变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其中就包括与商业平台之间的协同关系。
长期以来,商业互联网平台凭借其技术领先、资本市场支持、市场洞察力等优势,完成了传媒要素的社会连接,并成为社会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相比之下,由于体制机制约束、前沿技术限制和市场敏感性不足等问题的存在,主流媒体在与商业平台争夺用户资源时备受挑战,其社会影响力、市场份额、竞争力等都严重缩水。因此,主流媒体推进系统性变革,要将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连接成一张网,形成对数据源掌控态势。
主流媒体推进系统性变革的重心之一在于重构适应“人机协同”模式的内生能力体系。为此,主流媒体需在组织架构、人才结构、业务流程和体制机制等层面进行系统协同变革。一是组织架构变革。要打破部门壁垒,建立适应“人机协同”、数据驱动、快速响应的新型组织;二是人才结构变革。主流媒体要培养与引进“AI+新闻+运营”的复合型人才,重塑记者编辑的核心能力,使其在“人机协同”中占据主导地位;三是业务流程智能化变革。主流媒体要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内容生产、分发、互动和反馈价值链全链条进行“端到端”的智能化改造,提升主流媒体在平台生态中的响应速度、内容竞争力、用户洞察力和价值传导效率;四是体制机制创新。主流媒体要构建适配价值链全流程的创新激励与保障体系,如基于传播力、公信力和服务力的考核评价体系。
“新闻宣传与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是新时代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要求。当前,主流媒体的新闻宣传力量正在加速迈进商业平台,商业平台也在国家政策引领下规范自身网络传播行为。主流媒体与商业平台价值链融合,本质是二者在“价值媒体”功能上达成共识。主流媒体依托权威性和公信力构建“价值媒体”属性,公共价值导向构成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优势。“一体化管理”的关键,是通过强化主流媒体“价值媒体”的内容建设与价值引领能力,使其成为有机整合新闻宣传与网络舆论、有效连接主流意识形态与复杂数字传媒生态的战略性纽带。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破坏性创新,为“一体化管理”目标的深化和“价值媒体”功能的强化提供了技术势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下,主流媒体通过技术、内容和价值融合,实现价值链一体化重构——一是技术融合,二是内容融合,三是价值融合。主流媒体坚持“价值媒体”的核心定位,借助商业平台的流量优势,将其舆论引导力和价值塑造力精准注入目标圈层,扩大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在此过程中,主流媒体的“价值媒体”功能需要确保落地,商业平台的“流量逻辑”需要有效赋魂,这正是两者价值链合作的基础。
五、结 语
主流媒体与商业平台通过价值链一体化重构与协同机制优化,形成媒介价值生态位的分工与协作。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主流媒体的采编流程和管理机制发生重构,与此同时,主流媒体推进系统性变革,开启传统媒介形态的“内部整合”,使之向“技术-内容-价值”三位一体的“生态融合”跃迁,并促成主流媒体与商业平台价值链的耦合共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主流媒体与商业平台价值链一体化重构过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算法权力可能对主流媒体价值观形成一定潜在冲击。因此,主流媒体嵌入商业平台时,需要通过国家顶层制度设计,赋予主流媒体“价值媒体”的主导权,从而与商业平台实现价值观对齐。此外,商业平台获取的公共数据资源也需要通过国家顶层制度设计,赋予主流媒体对商业平台公共数据的有限访问权和价值萃取权。
载《传媒观察》2025年第8期,原文约13000字,原标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下的主流媒体价值链重构——兼论作为媒体发展战略的“系统性变革”与“一体化管理”》。此为节选,注释从略,学术引用请参考原文。“传媒观察杂志”公号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sEXKYUlGLLTYnatbH8knA。
作者简介:
楚明钦,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喻国明,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