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场·烽火纪闻⑦|小鬼班鏖战阻敌锋 铁军突围续火种——血战塘马(下)
2025-09-04 07:43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戴凌  
1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推出播客栏目《书场·烽火纪闻》,以评书为载体,在《新华日报》的泛黄铅字中追寻英雄足迹,带您重回烽火岁月,用当代视角重新解读这段血火铸就的永恒记忆;在跌宕起伏的故事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续写新时代的奋斗华章。

第七集

小鬼班鏖战阻敌锋 铁军突围续火种——血战塘马(下)

https://jcdn.xhby.net/dams-res/editing/audio/202509/02/v2rHpAOON12YxR1n98Gp1rB1/v2rHpAOON12YxR1n98Gp1rB1.mp3

上回说到,罗忠毅、廖海涛两位首长壮烈牺牲,塘马失守。这一回,咱就说突围的同志怎么绝境逢生,小鬼班怎样拒敌,还有这抗日的火种怎么传下去!

日寇进了塘马村,围着最后一名活着的战士——正是特务连的杨教员。日军用蹩脚的中文喊道“缴枪投降”,杨教员挺着胸脯,用步枪枪托拄地、枪口顶在自己胸膛,说:“想让共产党员当俘虏?没门!”说完脚尖一踩扳机,“啪”的一声,倒在了地上,那一双眼睛还死死地盯着眼前的日军。

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四十八团指战员在塘马进行刺杀比赛。

再说回王家庄的稻田里,特务连副连长被五个日寇围住,当先一名日寇直冲过来,“嗷”的一声怪叫,枪尖直挺挺就往副连长胸口扎来,副连长右手死死攥住枪托,左手一把扣住枪杆,猛地一挑,只听“叮”的一声,日寇这致命一刺当场就被挡开,副连长乘着日寇力刚卸、新力没生的空当,手腕一翻,枪杆带着风就横扫过去“唰”的一下,挑开了那侵略者的咽喉;左边又一日军杀来,副连长侧身避开刺来的“三八大盖”,左手猛地翻转,右手松开枪托,双手牢牢攥住枪杆,将那枪托抡圆了一记“举火烧天”,“啪”的一声,将那日寇的头盔都砸凹进去一大块,黄色的身影跪倒在地,再没了声息;后方一阵劲风袭来,我们的副连长就地翻滚,堪堪避过袭来的刺刀,他猛地转身,右手重新握回枪托,枪尖对准日寇心窝子,往前狠狠一捅,好似一记“回马枪”,“噗”的一声,把那日寇扎了个透心凉;可惜此时,剩下的两把罪恶的刺刀插入了英雄的后背,副连长壮烈牺牲……

再看突围的部队退到了戴家桥。与后方机关在戴家桥、清水渎附近汇合。戴家桥是个10多户的小村庄,村前有条六七米宽的大河,河上有座桥,只要能守住桥,不让西边尾随而来的敌人过河,坚持到天黑,我党政军领导机关人员就可伺机转移。

组织科王直同志站出来指挥:“四面是敌人,没退路了!四十八团小鬼班在桥口,做他们的后盾,战到天黑就有办法继续突围,冲进来就拼到底!”

1942年2月10日,新四军第七师师长张鼎丞发表《悼罗忠毅、廖海涛两同志殉国》,沉痛悼念牺牲的两位将军。

咱再说说这小鬼班:一共十一名十七八岁的小战士,别看年龄小,可都是至少经过反清乡斗争的老兵!他们把重机枪架在纵深隐蔽处,枪栓“咔嚓”一拉,子弹早早就上了膛,一个个趴在坟包后头,眼睛瞪得溜圆,死死盯着大路上的动静,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就等日寇自投罗网!

没一会儿,观察员喊:“日寇来了!二三百人,一路纵队!”班长下令:“隐蔽!没命令不许开枪!”您再看那日寇,那叫一个嚣张!连个侦察兵都没派,大摇大摆、耀武扬威地就往桥这边冲。小战士们的手攥紧枪,准星锁死了敌人!

眼瞅着日寇离桥就剩几十米远,说时迟那时快,纵深的重机枪突然“突突突”响了起来!那声音,跟刮起了狂风似的,带着一股子狠劲儿,直往日寇堆里扫!紧接着,班长扯着嗓子喊:“一、二、三!射击!”剩下的步枪“砰砰砰”一起开了火!您再看河对岸的日寇,瞬间就乱了套——倒的倒,滚的滚,还有的想往旁边爬着躲,可哪还来得及?这一轮齐射,三四十个日寇当场就再也站不起来!

墉马战斗纪念广场。(溧阳市别桥镇供图)

这下可把日寇惹恼了!他们嗷嗷叫着,把机枪、掷弹筒全搬了出来,对着桥口就猛轰!子弹擦着小战士们的头顶飞,炸弹在身边炸开,掀起的泥土都快把人埋住了!有个小战士,半截身子都被泥土盖住,却愣是一动不动,眼睛还盯着日寇的方向;有的小战士鼻子被弹片擦破了,流着血也顾不上擦;有的耳朵被炸弹震得脱了皮,嗡嗡直响,可手里的枪始终没放下来——这十一个娃娃,没一个往后退半步!

就这么对峙到太阳落山,日寇发起了好几次冲锋,都被小鬼班给打了回去!您猜怎么着?咱小鬼班一个人都没牺牲,对岸那数十倍于他们的日寇,愣是没能冲过这座桥!

天一黑,日寇心里就发毛了——他们怕夜袭啊!趁着天擦黑,偷偷摸摸就往后撤了!日寇一撤,咱的同志赶紧趁机摸过浮桥,在稻田里、田埂下轻手轻脚地潜行,哪怕离日寇的哨位就剩一百米远,也没发出半点动静——我苏南党政军领导机关千余人在旅参谋长王胜、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王直两名同志率领下,从日伪结合部间隙中成功突围,进入金坛、溧阳边黄金山地区,次日晚安全到达溧水县白马桥一带,与第46团会师。日寇想全歼咱的梦,碎了!

后来呢?这批突围的同志,在王必成等同志领导下,接着守江南,又跟粟裕同志的队伍会合,建了苏浙军区。

列位,塘马血战的故事,到这儿就讲完了。讲这段书,不是为了说惨烈,是为了记着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记着廖海涛、罗忠毅;记着新四军第16旅牺牲的270余名指战员;是为了记着,今天的太平生活,是英雄用性命换的!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戴凌 郝建荣

资料来源:《新华日报》(华中版 1946年5月10日)

标签:
责编: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