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80面诞生在抗日烽火中的我军战旗光荣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其中,“铁的堡垒”“战斗模范连”“百战百胜第三营”“青口十八勇士”等至少9面战旗诞生于江苏,占据重要分量。这些浸透硝烟的旗帜,既是对英雄的致敬,更凝聚了前行的力量。
诞生于江苏的9面英雄战旗,“军民同心、生死与共”的鱼水情是它们鲜明底色。无论是“战斗模范连”“老虎团”,还是“兴化部队”“刺刀见红连”,之所以能打胜仗,同敌人奋战到底,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这种军民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依然是破解难题、凝聚人心的关键力量。我们应深挖英雄战旗背后的内涵,打造多元共治格局。一方面,强化党建引领,鼓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像当年战士冲锋在前一样,主动参与社区服务、乡村建设,带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另一方面,搭建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协商平台,借鉴“军民互助”模式,让各方力量在基层治理中找到着力点。
诞生于江苏的9面英雄战旗,每一面都镌刻着“不畏难、敢争先”的锋芒。“铁的堡垒”的战旗背后,是八路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面对敌人坚固的所谓“模范工事”,前赴后继不畏牺牲炸掉据点中心炮楼的勇气;“百战百胜第三营”的旗帜下,是新四军指挥员灵活机动、英勇抗敌的智慧与魄力。这种 “敢打必胜、勇于突破”的进取精神,是激励突破“卡脖子”技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应将战旗精神融入创新发展全过程。在科研领域,鼓励科研团队以“渡江第一船”的勇气,直面技术难题,勇攀科技高峰。在传统产业发展方面,引导传统产业借鉴“百战百胜第三营”经验,精准定位市场需求,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新兴产业则要发扬战旗精神中的开拓精神,抢占发展先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红色基因”的传承,关键在“代际接力”,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这些英雄战旗的故事,是我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让年轻一代读懂战旗背后的精神,践行“红色基因”,才能为时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为此,我们应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红色教育体系。在学校教育中,将战旗故事纳入思政课程,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战旗背后的历史与精神;在社会教育方面,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红色遗址等资源,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体验项目;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战旗精神,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此外,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鼓励青少年以战旗精神为指引,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服务社会中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
诞生于江苏的9面英雄战旗,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引领未来发展的精神灯塔。在新时代征程中,只要我们深度挖掘战旗背后的深刻内涵,将红色基因融入基层治理、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就能汇聚起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让英雄战旗在新时代续写辉煌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孟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