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苏超”去读城|连云港VS无锡:跨越湖海,各美其美更相融
2025-09-02 19:45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赵芳  
1

9月6日,“苏超”第11轮的哨声将在绿茵场吹响,太湖之畔的无锡队与黄海之滨的连云港队即将展开对决。这不仅是一场关乎赛事积分的比拼,更是一次跨越湖海的城市对话。循着“跟着‘苏超’去读城”的视角,我们得以透过这场球赛,读懂两座城市截然不同却又相融共生的独特风华。

连云港,这座“山海相逢之地”,自诞生起便自带豪迈底色。黄海的风掠过云台山的松巅,裹挟着松针与海浪的咸鲜,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将军崖上,先民刻下的“天书”岩画静静伫立,见证着远古文明的印记;孔望山间,古老佛像凝视着沧海桑田的变迁,秦始皇东巡留下的立石、孔子望海发出的感叹,早已融入千年潮声。

将军崖岩画

自然风光里,连云港的豪迈与灵动交织。连岛的细沙温柔承浪,苏马湾的奇石叠嶂映海,渔湾流水潺潺绕着苍翠,海上云台山起雾时恍若仙境。诗仙李白曾在此咏出“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的千古名句;清晨时分,朝霞染海,归航的渔船又勾勒出“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天然画意,将山海之美定格在时光里。

连岛景区
海上云台山

如今的连云港,以海为魂,更添开拓底气。深水大港内,万千货轮往来穿梭,吞吐着世界各地的货物;万亿级产业集群蓬勃生长,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哈物流基地的汽笛声中,列车载着合作成果跨漠越原、西出欧亚,将连云港的开放与活力传递至远方。这份从山海间生长的奔放,也深深融入连云港队的气质——恰似海浪奔涌般一往无前,即将在绿茵场上展现属于黄海之滨的冲劲。

连云港港

与连云港的豪迈不同,太湖之畔的无锡,满是江南的温润与灵秀。秋日里,太湖水色澄碧,莲蓬低垂,惠山的泉水愈发清冽,映着赛前澄澈涌动的期待。这里是“江南最初的温柔”,泰伯奔吴不仅开创了一段文明,更留下了一脉如水的坚韧与智慧。

无锡惠山
鼋头渚

漫步无锡,处处是千年文脉的印记。清名桥下的流水,曾映过无数帆影,见证着江南的繁华;惠山寺的钟声,仿佛还带着范蠡西施泛舟时的月光,诉说着古老传说。鼋头渚樱花如云、蠡园曲径通幽,寄畅园泉流淙淙、梅园清香浮动,诗人张继曾以“夜宿太湖畔,烟波使人愁”,写尽这片山水的清嘉与诗意。

无锡物联网小镇

新时代的无锡,以湖为韵,更显智慧锋芒。物联网的灵动、集成电路的精密,延续着江南文脉的细腻;太湖实验室的深海探索,书写着蓝色梦想。这份从湖水中沉淀的灵秀,成为无锡队的风格——恰似水波般张弛有度,将在赛场上演绎属于太湖之畔的从容战术。

由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及其连云港中心建设的“移动的海上实验室”——“未来”号

有人说山海遥远,但秋日正长,无锡与连云港的联结,早已超越地理距离。照过太湖的明月,同样沐浴着黄海;吹过云台松间的风,终将轻抚无锡窗前的桂香。赛场之外,一场跨越湖海的“双城记”早已开篇:无锡以物联网、集成电路的智慧为连云港赋能,让创新因子化为新质生产力;连云港以深水大港的胸怀为无锡通海,让“无锡制造”的芯片、传感器走向欧亚。共建资金变成教室的灯光、培训基地的新设备,文旅联姻让山海风光与江南韵味相遇,科创飞地、园区共建则让产学研链条更紧密,江海交汇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

清蒸梭子蟹
沙光鱼汤

这场较量,连“味道”都透着两座城市的心意。连云港备好了大海的厚礼:梭子蟹正肥、扇贝初开,奶白的黄鱼炖飘香,咸鲜的海蜇拌爽脆,灶上沙光鱼汤咕嘟翻滚,氤氲着海洋的鲜美,正如苏轼笔下 “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藏着山海的慷慨与辽阔。无锡则拎着江南的甜韵:酱排骨红亮酥烂、甜中隐咸,小笼包皮薄馅丰、汤浓不腻,“太湖三白”清鲜本真,糖芋头浮着金桂香气,恰似苏东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文雅,裹着水乡的温柔。

酱排骨
小笼包

何须争甜咸?巷口的风穿过连云港的海产摊,掠过无锡的糕团店,早已道尽:人间至味,在相融不在分隔。

当哨声响起,足球划过的弧线将如连接山海与湖河的虹。连云港队带着海浪的奔放,无锡队怀着水波的灵秀,这场比赛的意义早已超越胜负——是两种城市气质的交融与致敬。绿茵场上的汗水,会化成两座城市相连的纽带;终场的哨音,也将融成共同前进的号角。

无锡与连云港,本就是江苏最美的两种风华。就像黄海与太湖,潮浪相推,水水相连,未来两座城市将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续写更多“山海相逢、湖海共荣”的新故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芳

图片来源 连云港发布 无锡发布

标签:
责编:吉凤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