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一日店长”成为了热词,精致的妆容、出众的颜值、细致周到的服务,引得不少粉丝花费数小时排队前来消费打卡。从咖啡店到餐厅,从美妆店到服装店,越来越多的商家通过这种独特的形式,增加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日店长”,简单来说就是品牌邀请网红、明星等来到线下门店,体验导购、收银等活动,消费者可以和店长互动、合影。通过网红、明星亲身进店为粉丝服务来制造流量爆点,将粉丝经济直接转化为品牌的产品销量。
当下,年轻消费者在满足基础的物质需求后,更追求情感层面的满足,他们不再倾向于单纯的商品购买,更渴望在消费中获得情绪价值、社交资本与身份认同。而“一日店长”模式或许满足了年轻人的消费需求。传统签售会上遥不可及的偶像,如今可以穿着围裙为他们推荐商品,这种亲密体验,让不少年轻人甘愿为情绪价值买单。
不过,当“一日店长”模式出圈之后,大量商家模仿,导致这一活动开始泛滥,也渐渐出现了不同的反馈。在一些开展此类活动的门店里,常常能看到专门为偶像前来打卡的粉丝。对于并不热衷于网红明星的路人消费者来说,这一场景着实引发了他们的抵触情绪。有网友表示自己只是简单的消费者,但是购物体验却大打折扣,这种活动可以专门开辟一个新场地,没必要占用普通消费者的时间。也有网友质疑这些所谓的“一日店长”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能否给消费者提供基本的服务。
从本质上来看,“一日店长”活动的背后,依旧是红人打卡推动流量经济的老套路,只是“换汤不换药”罢了。当越来越多的品牌和网红都投身于这一模式后,消费者也会从最初的好奇与新鲜,到后来的习以为常,甚至产生反感。
这意味着,倘若品牌只会盲目跟风,一味的地“复制”,却忽略品牌自身的调性,那么非但难以借助这一模式吸引新的客户群体、实现品牌影响力的破圈,甚至可能适得其反,伤害忠实粉丝的感情。
目前,“一日店长”模式已经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比如一些商家为了追求活动效果,会过度炒作“一日店长”的身份,吸引大量的粉丝前来消费。粉丝见到偶像出现在眼前,难免会出现冲动消费的情况,只要偶像推荐的商品,有些粉丝不管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都会全部买单。
“一日店长”活动可以偶尔作为锦上添花的活动,但品牌绝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因为一味追求营销活动的热闹效果,而忽略了消费者实际的消费体验。毕竟从长远来看,只有真正有实力的品牌才能留住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