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步走来冠军路,启蒙恩师眼中的石宇奇
2025-09-01 21:10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严磊,吴雨阳  
1

北京时间9月1日凌晨,2025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在法国巴黎举行,中国选手石宇奇2比1(19比21、21比10、21比18)逆转泰国选手昆拉武特,获得冠军。这是石宇奇首次登上单项世界冠军的领奖台,这场胜利为中国男单打破了长达10年的世锦赛“冠军荒”。

石宇奇在比赛后跪地而泣。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记者联系到石宇奇的启蒙教练顾小晶,她激动地表示,一直在关注本次世锦赛。1996年2月,石宇奇出生在江苏省南通市,5岁时被南通市儿童业余体校选中,在众多运动项目里选择练习羽毛球。顾小晶回忆,2002年,作为南通儿童业余体校的羽毛球教练,她来到南通市机关幼儿园挑选有天赋的运动员苗子,“当时小小的石宇奇倚靠着课桌,看着我们,眼神里都是好奇和专注,我们一下子就选中了他”。石宇奇的父亲是个体育迷,儿子被选中,他非常支持,当即带着孩子来到儿童业余体校。父亲跟他说,你喜欢什么咱们就练什么,他选择了羽毛球。

石宇奇在南通儿童业余体校练了7年羽毛球,先是跟着顾小晶,然后跟着她的丈夫姚一平。“那时候他的个头不高,但是天赋极高,人又努力,基本功非常扎实。他身上的一股子不服输的精神,支撑着他一路披荆斩棘。”姚一平回忆,石宇奇10岁时,跟着他去湖南益阳参加羽毛球全国基地比赛,一路决战到决赛时,他的对手是一名比他高出一个半头的孩子,身高上的劣势,让他几乎没有胜算可言。但是小小的石宇奇处变不惊,最终获得了那场比赛的冠军。自那以后,石宇奇经常走出南通参加各种比赛,2007年入选江苏省队。在江苏省队,石宇奇遇到另一位良师,孙俊。孙俊是20世纪90年代的羽坛名将,在他看来,石宇奇最大的优势是有灵气、聪明,训练中可以举一反三。石宇奇也认为自己的打球风格和技术特点和孙教练比较相似,因此受到了“偏爱”。

石宇奇在比赛中回球。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他性格非常谦虚,昨天看完比赛我就给他发了祝贺信息。他将夺冠归功于幸运。”顾小晶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她和丈夫一直关注着石宇奇,也与石宇奇保持着联系。看到这些年石宇奇的比赛,她感慨,成绩的取得并不容易,但丝毫不让人觉得意外。“他基础扎实,训练刻苦,性格坚毅,赛时冷静,骨子里有着不服输的精神,他的未来将不止于此。”

本次晋级过程中,石宇奇经受住了心态与体能的双重考验。签运不佳,连遇苦战,从16强赛开始,他连续经历四场三局大战,平均用时超过73分钟,而对手的平均年龄比他小6岁。决赛关键局,看到石宇奇顶住压力,2比1逆转夺冠,顾小晶一瞬间眼泪都落了下来,“他太不容易了!”伤病和失利,曾经一度让石宇奇悲观失意。23岁,成为中国男子第一单打,满怀信心的石宇奇开始备战自己的第一届奥运会。然而,2019年7月,印尼公开赛第二轮,石宇奇在比赛中脚部受伤退赛,随后确诊为左脚踝侧副韧带撕裂,导致状态和世界排名下滑。2021年8月,东京奥运会,石宇奇在四分之一决赛中不敌丹麦名将安赛龙,结束了首次奥运之旅。巴黎奥运会临近,对奥运冠军的渴望给石宇奇带来巨大压力,同样是在四分之一决赛,他遭遇强劲对手——泰国名将昆拉武特,再次止步奥运会八强。一年后,同一片场地,同一个对手,石宇奇终于用技术与意志俱佳的表现越过了“高山”。

石宇奇在比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今年7月,石宇奇接受了央视体育《体坛零距离》节目的专访,“一直在路上走,只是有时走得比较慢”,他这样描述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节目的最后他表示,竞技体育就像一筐鸡蛋往墙上砸,最后一个没碎的,才是冠军,而自己就是“一颗反复砸碎再黏合的鸡蛋”。这让很多粉丝和观众对竞技体育的残酷与魅力有了更深的理解——并非开挂人生,有的只是受了伤咬牙坚持,碎了又站起来继续的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严磊 吴雨阳 

标签:
责编: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