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论见|马伯庸儿子也上作文班,“长安的荔枝”不太甜
2025-09-01 18:56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胡波  
1

大家好,这里是《老胡论见》,我是评论员老胡。

最近,马伯庸自曝儿子不爱阅读、作文“拉胯”,他不得不硬着头皮送娃去作文班。这位写出了《风起陇西》《长安十二时辰》《长安的荔枝》等脍炙人口作品的知名作家,用黑色幽默般的反差,揭开了当下教育最扎心的真相:再厉害的家长,也逃不过“辅导作业”的宿命。

马伯庸的困境,本质是专业能力与家庭教育间的“错位”。就像顶级厨师未必能让孩子爱上青菜,文学大师的写作方法论,在抗拒作文的孩子面前可能失效。他的坦白恰恰消解了“作家子女必然文采飞扬”的刻板印象,让公众看到天赋与技艺无法遗传,“教育焦虑”才是全民共享的“基础款”。

马伯庸和大多数家长一样,选择送孩子上作文班。但作文班真能根治“写作恐惧症”吗?过度依赖模板化训练,或许会扼杀孩子本真的表达欲。马伯庸的作品《长安的荔枝》里,李善德靠创新思维破解难题;现实中,他若能在作文班里帮儿子找到“自己的荔枝”,才是真正的破局。

这位擅长描写小人物逆袭的作家,如今成了自己故事里的角色。他的无奈提醒我们,教育不是把璞玉雕成标准件,而是允许孩子长成独特的模样。当马伯庸放下“作家父亲”的包袱,承认“孩子可以不爱写作”,反而完成了最生动的言传身教,尊重差异,或许比强行灌输更重要。

马伯庸的作文班风波,像一面镜子照出教育的复杂。它告诉我们,再耀眼的专业身份,也抵不过“父母”这个角色的平凡与无奈。或许某天,他的儿子不会成为作家,但能理解“文字之外的人生百态”,这才是马伯庸作为父亲真正的“代表作”。

好,今天就说这么多,感谢大家的关注,咱们下期再见!

出镜丨AI胡波

统筹丨唐澄 杨丽

剪辑丨陶蓉

标签:
责编:苏群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