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江淮大地上活跃着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抗日武装力量——新四军。2023年12月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盐城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时强调,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80年后,前行路上,如何从新四军的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力量?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派出多路青年记者,组团寻访80位百岁新四军老战士,重磅推出《归来仍是少年》系列融媒报道。每期由8位老战士联袂讲述,在一个个动人故事里记录历史,在一句句深情寄语里共绘未来,弘扬“初心不改,归来仍是少年”的主题精神,激励我们不断攻坚克难,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风华正茂的新诗篇。
【主讲人档案】
姓名:汪炳华
性别:男
出生:1930年
新四军经历:1945年5月在盐城滨海参加新四军,曾是三师阜东县中队、华东兵站警卫连战士。少年从军,身经百战,经历了战火纷飞的洗礼,凭借游击作战时从敌人手中夺过来的武器装备杀敌无数、功勋卓著。
八十年的风雨沧桑,未能冲淡记忆中那抹金属的冷光,今年已95周岁的汪炳华至今依旧忘不了那把“小金钩子”。
“‘小金钩子’是1945年我跟着新四军部队在高邮作战时,从日本鬼子那里缴获的一把步枪。”汪炳华老人回忆起自己年少参军时的经历,激情澎湃如昨。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儿女“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纷纷投身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事业当中。汪炳华的舅舅张连甲是乡里的农会会长,也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1944年的一天,乡里开参军动员会。汪炳华只觉得热血在胸腔里沸腾,立马跑到舅舅面前,拍着胸脯说:“我去!”
看到年仅14岁的汪炳华如此积极入伍,舅舅虽内心赞许,但眼中却满是关切和怜爱,认为他年纪太小、不能上战场。到征兵处一量身高,果然,还不到一米四。征兵处的人笑着对他说:“你个子还没枪高呢,回家待一年再来!”
过了一年,汪炳华的身高勉强长到了一米五,总算达标了。1945年5月,他如愿成为新四军三师阜东县中队的一名战士。“刚入伍时,我跟着队伍出操立正,发现手里那杆枪还真比我高一个拳头。”汪炳华回忆道。
“报告指导员,这枪比我还高,能不能给我一把短一点的枪?”汪炳华问。
“好枪都在日军的仓库里!上阵的时候勇敢一点,冲在前面,冲进去缴获敌人的枪,那才叫本事!”指导员的回答如重锤般砸在汪炳华心上。
自那之后,汪炳华的脑海中烙下了一个念头:上了战场就是要冲在前面、从敌人手中夺下武器弹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意志如铁,天地可摧。
由于年纪太小,部队里武器又匮乏,汪炳华手里最初只有枪没有子弹。上了前线,他就和其他年纪相仿的小战士背手榴弹,你传给我、我递给他,在枪林弹雨中猫着腰将弹药送到城墙上。
子弹不时掠过耳边,汪炳华也无所畏惧。
“战争是极其残酷的。一仗下来,百八十号人只剩下四十人也不少见。许多战友前两天还在一起相谈甚欢,但两三场仗打完以后,就不知所终了。”汪炳华的声音颤抖了,“全都是拿命在拼!”

1945年,新四军在高邮作战时打了一场大胜仗,汪炳华在追袭期间缴获一把日本兵用的30式金钩步枪。那把枪操作简易、非常轻便,在更换弹药的时候不用把枪支竖起来操作,很适合个子不高的汪炳华。于是,他给这把枪起名“小金钩子”。
这把“小金钩子”成了汪炳华最亲密的伙伴,陪着他度过了随后两三年的战斗岁月。在汪炳华的手中,“小金钩子”越用越熟练,游击作战时,看见一个敌人就利索地“钩”上一枪,消灭的敌人不在少数。
新四军拿起武器作战令敌人胆寒,放下武器对待百姓更令人心暖。
汪炳华说,那个时候新四军以“游击战”著称,经常是夜里作战,白天连影子都看不到。而打游击是没有军营的,新四军行军经过村庄,战士们会住进老百姓家里。农忙时,战士们白天到田间帮老乡种地收谷;过年过节农闲无事,战士们穿好军装,头上裹一块白手巾,齐聚在打谷场上宣传党的主张。
“锣鼓一敲,全村老百姓都被我们吸引,从四面八方围过来。他们塞给我们的红薯,比任何山珍海味都香甜。”老人的声音突然哽咽,“那时我才懂得,上阵杀敌不是目的、抢夺武器也不是目的——我们的军队是为人民而战的,是为了让这些善良的人们能翻身过上好日子而战的,是为了换取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和解放而战的。”
1945年日军投降后,汪炳华随三师北上接收装备,此后转战华中,经历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战争的烽火岁月。

战场上磨砺出的品性,也被汪炳华带到了后来的工作生活当中。1951年,汪炳华进入上海五角场附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汽车学校学习汽车驾驶。为了尽快学会,他经常回到宿舍后拿着一根棍子当作挡杆,模拟练习汽车驾驶,直到深夜。同年11月,汪炳华随志愿军坦克独立八团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战争结束后,汪炳华先后承担了洛阳机械化施工站工段长,宣化龙烟铁矿公司汽车队队长,苏州冶金厂汽车队队长等工作,将青春留在了祖国大地上各个需要他的地方。
“当年我们什么好武器都没有,凭着从敌人那里夺来的装备打赢了抗日战争,后来这些困难算得了什么?”汪炳华目光如炬,话语里满是穿越时空的力量,“孩子们,遇到困难别低头,想想当年我们用小米加步枪都能赶走侵略者。记住,只要心有信仰、肩有担当,你们就是新时代的‘铁军’!”
【七位新四军老战士寄语】







总策划:双传学 顾雷鸣
总监制:杭春燕 潘青松
监制:王晓映
策划:杜雪艳 陆洪标
视频:邓宇轩
文案:吴盈青
采写:陆威
美编:郑玲玲
配音:董双
审校:韦伟
助理:王娟
鸣谢:
中共江苏省委老干部局
江苏省军区政治工作局
盐城市委宣传部
新四军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