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分流工程面广量大、隐蔽性强,其质量既关乎群众生活品质,更牵动着生态环境保护大局。近年来,宜兴市万石镇大力推进雨污改造工程,作为宜兴市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提质提标专项行动的试点镇,今年以来,万石镇将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七个专项行动,创新“红当家·三聚力”工作法,通过党员带头、资源激活、三治融合等举措,打造出群众参与破解民生工程治理难题的生动样本。
协商议事,居民当家解难题。“我们把‘办公桌’搬到居民身边,每周都有群众唱‘主角’的协商会”。万善社区党支部书记任春介绍。此次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涉及万善家园、金沙府邸两个小区近300户住户,居住人群总体呈现中青年群体较多、流动人口结构复杂等特点。为此,小区党支部依托“舒和”议事协商平台,让居民通过“自主报名+群众推选”成为工程“主理人”,每周与施工单位、专业部门、物业等召开专题议事会,集中反映共性问题、核心诉求,参与对工程进展、问题解决的监督评议,做到“协商定事、合力办事”。议事会的常态化运作,让居民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更让工程监督有了“火眼金睛”。不久前,退休监理徐忠良在巡检金沙府邸小区入口处沟槽时发现,管底标高比设计低6cm,一旦回填将形成倒坡。他立即拍下激光水准仪读数,发到微信群。施工方回复“只差6厘米问题不大,可以顺坡找补”。徐忠良直接在群里呼叫建设单位,“我是居民也是监理,按照相关施工规定,坡度偏差不得大于1%,必须返工。”建设单位、设计、施工、社区、居民代表五方召开现场会,确认返工。当天晚上,金沙府邸小区入口管道便重新铺设到位。


先锋引领,党员下沉聚合力。基层治理离不开党员干部的有效参与,万石镇运用“干部下沉 数字赋能”方法,全面铺开开展污水管网及设施排查整改。一方面健全下沉走访机制,“镇、村、条线”干部齐上阵开展“党员干部进网格 千件实事进万家”“先锋行动进小区”等专项行动,实地勘察、入户调研、排查问题;另一方面,退休村书记、老党员、志愿服务队等组成先锋组,包干楼道逐户走访,吸纳物业公司、志愿服务队及先进典型中的优秀党员共同参与治理,开展政策解读、信息收集、矛盾调解,老党员丁小良凭借威望牵头先锋组,带头破解协调难题,小区治理能人、“江苏好人”许解平带头逐户走访,全方位了解民生诉求,形成了组织在基层扎根、力量在一线汇聚的治理格局。居民李阿姨拿着手中的“明白纸”说道:“以前听说别家小区施工吵翻天,现在我们还没开工,党员就上门讲政策,施工方也来答疑,有问题当场提、当场议,心里踏实多了。”

数字赋能,民情诉求直接办。为在雨污分流工程中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居民诉求办理渠道,万石镇在前期升级的“万事通”三级数字治理平台基础上,增设“民生工程治理”功能模块,构建起民情诉求办理的立体网络,实现“以智促治”。线上方面,小程序特设“我参与”“我发声”功能模块,将民生服务搬上云端,居民只需指尖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上报、进度追踪和满意度评价等,形成“上报—分流—处置—反馈”的智慧闭环。线下方面,设置“雨污改造信息公示栏”,施工进度图、安全提示、联络方式一目了然,居民随时能看、随时能问,真正实现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通过“信息及时公开、协商议事常态、矛盾调解闭环”的运行机制,社区共收到合理化建议8条,解决施工类问题15个,不仅让改造方案更接地气,更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群众参与既更好筑牢了太湖生态保护的‘民生防线’,更构建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多元协同’的治理新格局。”万石镇相关负责人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