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茵场内激战正酣,场外消费同样火热。首批上新979个“苏品苏货”品牌;“苏超第二现场”电子地图正式上线,市民可一键导航、便捷观赛;组织全省超2000家商户开展“苏·超级夜”主题促消费活动……“苏新消费·苏超”嘉年华主题系列活动16日正式启动,发布一系列促消费大礼包,为“苏超”撬动消费热潮再加码。
全域是主场,处处有声浪。场内“一票难求”,场外“第二现场”的屏幕直播,精准接住“苏超”传球,巧妙地串联起“看球、逛吃、消费”的链条,激发了多元消费场景的活力。“苏超”开赛以来,江苏精心打造了432个集观赛、购物、美食、互动娱乐于一体的“苏超第二现场”,覆盖重点商业综合体、商场、家电卖场、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步行街)等场景,持续扩大赛事溢出效应。全家出动、全域主场、全城澎湃,“第二现场”成为拉动消费的“主战场”。截至8月10日,江苏商务部门重点监测的企业实现销售额60.3亿元,同比增长23.6%,客流量同比增长26.4%。这场体育赛事,已成为撬动我省全域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其实,消费的需求一直都在,关键看如何挖掘和满足。“第二现场”的火热,本质在于将“苏超”IP落地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消费场景。当冰镇啤酒的畅爽、烧烤的香味与欢呼声交织,当足球遇上美食、非遗文创与城市地标,置身于集体情绪共振的场域中,情感产生了共鸣,需求得到了满足,消费也就有了热度。“第二现场”的火热,也离不开全省协力下好消费这盘“大棋”。打造“苏超联赛+苏新消费”联动IP,推出“跟着苏超去购物”“跟着苏超品美食”“跟着苏超去体验”系列活动,以“苏超嘉年华”为主题累计举办1800余场促消费活动,联动发放超1.4亿元惠民消费券,激发了市民及外地观赛游客的购物热情。13市纷纷“整活”,将各地丰盛的文旅大餐端上桌,全力将体育赛事的“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增量”。
发挥“苏超”撬动效应,以“第二现场”链接全域消费,还需做好“创新”文章。新在“场景”,赢在“体验”。好的场景,不仅在满足需求,还可以创造需求。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融入视、听、味、触等多维感知元素,为的正是让消费者收获更满意的消费体验。新在“融合”,赢在“破圈”。文商旅体融合发展,需多“破圈”,找到结合点。许多地方把一张门票升级为“城市通行证”,消费者凭票可以免费游景点、坐公交、享受购物和餐饮折扣,带动了一连串的消费。可见,找准穿针引线的“引子”,通过“赛事+美食”“赛事+旅游”等“搭子”组合,方可在融合中延长消费的链条。新在“IP”,赢在“口碑”。消费者往购物车里放什么,往往取决于口碑。需放大“苏品苏货”品牌效应,让老百姓放心买、安心购,进一步发挥“苏超联赛+苏新消费”联动IP“1+1>2”的叠加效应。
在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大背景下,如何激活消费动能成为各地需要思考的难题。“苏超”打样,“第二现场”点燃了全域消费热情,为各地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抓住消费者的心理,紧贴消费者的需求,加快场景营造、业态重塑、资源整合、品牌打造,方能在消费者叫好、商家叫座中,持续点燃城市“烟火气”。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