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看一线|重复填报事项减70%, 江苏这个综治中心做了啥?
2025-08-15 20:13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陈珺璐  
1

815日一早,句容市综治中心三楼指挥调度大厅,基层情况通报视频例会准时召开。会议直奔主题:辖区有无重大矛盾风险、极端天气应对如何、是否存在需要市级层面介入的难题……没有多余寒暄,无需提前上交材料,短短数分钟便摸清了基层最新动态。

“真的既方便又省事。”谈及近期工作中的“小变化”,句容市宝华镇党委政法委员兰锁根感慨良多。以往这类会议大多是线下召开,镇里负责人得带着一大包材料,坐半个多小时车才能到会场,发言不过几分钟,又得原样带着材料返回,半天时间就这么过去了。“现在省下来的时间,能让我们多到村(社区)走一走,踏踏实实帮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兰锁根的获得感,源于今年句容市在基层治理“最多跑一地”工作上的创新举措。以“数据跑腿”替代人工跑路,句容市通过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数智赋能,推动群众诉求从“多头跑”向“一站结”转变,基层干部从“事务缠身”向“轻装上阵”转型,切实减了负。

走进句容市综治中心大厅,房产建设、劳动争议、法律援助等非诉讼服务等窗口一字排开。来自市司法局和市信访局的工作人员轮流担任“前台”,根据办事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分流至对口窗口。

刚将一件群众诉求办结归档,窗口工作人员韩曙光长舒一口气。他一边收拾文件,一边说:“就拿这事来说,搁在以前,光是找涉事单位核对材料、到处协调,就得跑断腿。”

韩曙光说的,是今年刚退休的老万的烦心事。几十年前,老万从部队退伍回乡,在当地乡镇工作。“当时档案和退伍证都带回来了,但这么多年过去,如今实在想不起退伍证放哪儿了。”服役年限可折换工龄,可办理退休手续时,老万在人社局犯了难:没有证件,工龄该怎么认定?今年7月,困惑的老万来到市综治中心求助,难题被交到当天值班长、信访局副局长王小飞手中。

接到求助后,矛盾化解程序立刻启动。简单研判后,值班长迅速召集市人社局和退役军人事务局窗口负责人会商。两方材料一对账,当天就找到了与老万同一批入伍、退伍的战友的退伍证,以及当时乡镇的入伍材料。“最终协商后,由退役军人事务局出具证明,人社局重新核定,老万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王小飞说。

“一地办公方便的不只是居民,也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句容市综治中心负责人说。现在在句容,依托综治中心数据平台,12345热线、数字城管、综合执法等7大系统的数据资源均可在线上流转,数据一次采集,多条线均可使用。“特别是跨部门事项,现在都能网上流转,我们重复填报的事项减少了70%左右。”这位负责人说。

“减下来的负担”已实实在在转化为“提上去的效能”。今年以来,句容市综治中心共收集处置事件3万余条,办结率100%,处置周期从72小时压缩至6小时。

对基层而言,“最多跑一地”不仅减了负,还提高了办事效率。句容市丁庄村党委书记吴阳的体会尤为深刻。就在上个月,依托镇里综治中心,村里王春与刘山两家缠了半年的纠纷总算定了案。

王、刘两家原是邻居,之间原本没有院墙。20多年前,刘家靠着自家东面墙建了个小坯间,占的却是王家的地盘。“这么多年,都是我家不计较,如今他家还想把小坯间拆了重建,这怎么行?”王春不满地说。刘山却有不同意见:“当年建坯间也是两家说好的,怎么能出尔反尔呢?”

双方僵持不下,村里调解了几次,问题始终没能根本解决。“王家提出,调解结果得有法律效力,我们干脆把双方一起带到了镇里综治中心。”吴阳告诉记者,由于事实清楚,在法院诉前调解团队介入下,不到两小时,一份双方认可的协议就拟定完成。

故事仍在继续。以句容市为试点,镇江各地正在全面跟进综治中心建设,推动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整体性入驻。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8个县级综治中心全面挂牌运行,平均整合部门超17家,县镇中心累计进驻调解组织113家、调解员223名、律师工作室8家、行政争议调处中心15家,实现化解矛盾纠纷3.9万余起、成功率99.64%的治理成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珺璐

标签:
责编:方思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