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微观企业感受 “察”宏观经济温度 江苏千余人大代表经济运行观察点辅决策助监督
2025-08-15 20:09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陈月飞  
1

近期,设立在平望镇兰干集团的苏州市吴江区人大代表经济运行观察点,按惯例提交了一份分析报告。代表从近期企业运行情况分析起,延伸到平望纺织行业,介绍生产经营、行业发展的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这是该观察点去年4月设立以来的第4篇报告,其中两条建议直接推动所在的镇便民服务中心推出《投资建设审批“百问”服务手册》。

全省各地千余个这样的观察点,从代表专业视角及时搜集分析各行各业发展情况。2023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首设经济运行观察点后,“观”微观企业感受、“察”宏观经济温度的观察网络,已成为了解基层经济运行、提供决策参考、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窗口。

发展突破点支撑点在哪,观察点就设在哪

2023年10月,省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所在企业创新设立经济运行观察点。“从经济上分析、政治上判断、监督上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樊金龙要求,通过观察点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观察视角。

这样的观察视角新在哪?由点及面、上下联动、覆盖面广。设立时省政府相关部门表示,人大代表生产工作和生活在人民群众之间,对政策措施贯彻实施情况体会最深刻,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最深入,对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感受也最直接,人大代表经济运行观察点有助于构建经济观察微观视角。

精确观察,前提是精准布局。首批20个观察点分布于江苏全部13个设区市,涉及第一二三产业的6个行业、19个门类,选取上既广覆盖,又充分考虑省情:实体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80%以上,设在第二产业的观察点也多达15个;江苏是制造业大省,设在制造业企业的观察点有12个,涵盖11个门类;针对江苏第三产业特点,4个观察点分别设置于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去年起,省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将经济运行观察点工作作为全省上下联动重点之一,支持市县探索布网、上下协同观察。目前,全省13个设区市市级层面人大代表经济运行观察点均已运行,省市县人大代表经济运行观察点超1000个。

和省级一样,各地根据不同市情特点展开针对性布点。比如南京首批34个观察点分布于11个行政区、江北新区和部分开发区,涵盖一二三产业的10个行业、21个门类和1个专业代表履职平台,其中制造业和科技型企业占比较多,包含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和3家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已形成73篇经济运行情况报告。

盐城大丰区首设的6个观察点涉及6个行业,涵盖了一二三产,能够广泛代表该区产业。“经济观察点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缩影,将从企业视角为全区经济运行提供更为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杨海慧说。

观察点不是固定不变的。苏州吴江区的27个点,目前围绕该区“4+2+1”产业体系进行布局,会根据形势进行动态调整。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卫珍说,布局要做到吴江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突破点在哪里、支撑点在哪里,人大代表经济运行观察点就设在哪里。

各观察点有体现各自特色的观察要求。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观察点的观察员,每月至少走访3家企业、每季度组织1次企业座谈、开展1次政策宣传,每年开展1次专项调研,去年共收集营商环境类意见建议30余条,督促解决用工、融资等痛点问题30余个。

辅助把握运行态势,观察点成“晴雨表”

全省千余观察点,被赋予了主动收集国内外相关行业形势,反映行业发展客观情况,提出对行业发展意见建议的职责。

各地观察点最基础任务,是根据不同要求报送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省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谢志成介绍,在定期报送基础上,去年省级观察点分析工作更聚焦,分季度观察生活性服务业、新质生产力、重大项目、年度经济运行等情况,并开展专项调研,有关设备更新、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受到省有关领导关注,转由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跟踪推进。

对重大项目情况,“观察”实现13个设区市重大项目监督全覆盖,助推重大项目规范管理、有序建设,为全省经济发展蓄力赋能。在观察到全省普通公路存在“断头路”情况后,省人大财经委及时与省有关部门沟通联系,推动摸清全省普通国省道和农村公路“断头路”基本情况,建立“断头路”项目库,并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公路建设,倒排工期、对账销号,加快打通“断头路”,助力全省交通互联互通。在调研中收到盐城交通运输领域提请省人大关心事项,省人大财经委积极协调联系有关部门和单位,帮助盐城优化加密高铁班次,更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设在省人大代表杨东升所在徐工集团的观察点,每季度报送运行分析报告,客观详实分析企业经营状况、所在行业整体运行情况等,重点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和立法建议。省人大财经委高度重视观察点提出的建议,与省有关部门沟通对接,帮助协调徐工重卡提出的推动省内城市电动重卡换电标准与全国主流标准统一的建议,以及丰县电动车产业整合集聚和转型升级的建议,有力地支持了徐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们注意通过分行业梳理各观察点报告,更加突出行业特点和问题导向,精准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难点痛点,进一步深化了对经济运行态势的把握。”谢志成说。省人大积极健全观察点分析报告和代表建议常态化处理反馈机制,把经济运行观察点提出的具体意见建议,转化为闭会期间代表建议按程序办理,逐步实现工作闭环,真正把代表建议转化为服务改革发展的务实举措。

更准把握态势,更好促进发展。在淮安盱眙县,设在江苏宇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观察点,观察员谢小波作为淮安市人大代表、公司董事长,对行业发展有深入研究。通过该点位的观察分析,盱眙县人大常委会捕捉到光电行业招商的关键信息,发挥人大代表联系广泛的优势,促成6家深圳光电企业到盱眙考察建厂,其中5家落地;引起全县对光电企业招商的重视,全县新引进落地光电企业约20家,正在洽谈约10家,有望形成光电产业发展全链条。

除了辅助把握运行态势、辅助决策,观察点还为人大开展监督指明方向。宿迁市人大常委会聚焦该市“615”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市、县(区)两级联动,共建立100个经济运行观察点,出台了关于完善人大代表经济运行观察点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我们将行业趋势观察、政策落实观察、营商环境观察等方面作为重点,细化人大经济工作监督具体内容,分门别类强化观察成果运用。”宿迁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熊建文介绍,观察的一个聚焦点是当年经济运行绩效,对需重点关注、反映突出、整改不力等情况会纳入下一年度监督议题建议,持续跟踪直至问题解决。

及时纾解企业急难愁盼,观察点成“建议箱”

“经济运行观察点建设主体是人大代表,重点在行业企业,路径是观察研究,目的是推动发展。”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夏心旻表示,通过观察点工作,“观察”企业家代表的感受、判断、愿望,推动有关方面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泰州姜堰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链观察点组织观察员、联盟企业代表组建专业监督队伍,围绕“2+2+X”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全生命周期监测平台,接入44家链上重点企业,动态识别产业链堵点37个,形成经济运行预警专报12期;通过“代表进车间”促成太平洋精锻科技牵头制定齿轮精密成型等3项行业标准,组织产业链12家企业完成智能车间改造。设在兴化市经济开发区的健康食品观察点,在观察中聚焦当地企业核心诉求,将民生实事项目重点向多家重点企业倾斜,优先推进其门前道路维修、安全设施配套等工程,同步优化周边居民出行环境,实现了惠企与安民双赢。

“这些复杂涉企诉求得以最终解决,主要是得益于我们构建的‘观察点+政企研’联动机制,推动观察点的观察员成为监测经济运行、服务链上企业、推动产业升级的‘前沿哨兵’。”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钱忠说。

省内各地观察点,“观察”方式因地制宜。在南京,各区人大通过“观察”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比如,玄武区围绕全区主导产业,由点及链收集和反映行业、企业一线呼声并分类研究解决,目前企业13条意见建议已解决5件,4件已落实并长期坚持,4件将向上反映。秦淮区结合产业特点,创造性的在白下高新园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和经济运行观察点,该区人大积极为代表和样本企业牵线搭桥、出谋划策,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延伸,以点带面推动园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在苏州,省市县三级162个点位初步实现五级人大代表、十个板块重点产业、三次产业全覆盖。各观察点当好“政策雷达”,紧盯涉企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通用电梯观察点围绕地块工业评级和企业诉求,提出优先对更新意愿强、厂房条件差、产业层级低的地块开展园区化更新的建议并形成报告,帮助化解产业更新过程中的阻力,为后期园区化更新改造腾出产业空间,更好打造竞争力强的产业园集群,推动镇域产业升级。

在淮安,淮阴区人大为更全面掌握经济运行态势,加强与统计、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合作,建立了人大代表经济运行观察群,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代表们如有任何问题,可以在群内进行提问,部门进行答疑解惑,提升代表们参与经济运行观察点工作的积极性。”淮阴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文说,区人大还通过组织企业间的交流活动,促成合作与协同发展。

定期交流让观察点间形成思维碰撞。去年,在盐城建湖县人大举行的季度经济运行座谈会上,盐城市人大代表、崇达石化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德刚提出,建湖作为全国唯一县级“国字号”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基地,本土企业间协同合作却不够紧密。对此,县人大常委会联合县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摸排掌握全县147家规上石油机械企业主要生产产品、需要其他企业协助的加工产品、主要采购产品等信息,绘制出产业链图谱。随后,建湖县人大常委会通过“链上代表接待日”,组织各家石油机械企业面对面交流,推动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技术攻关联盟,联合高校院所突破高端钻头制造等5项“卡脖子”技术。如今,该县石油机械中小企业本地配套率提升至65%,形成“大企带小企、同行共进步”的产业生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月飞

通讯员 梅园


标签:
责编:方思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