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老年在身边②|丰俭由人,家门口养老套餐随心配—— 宿迁市宿豫区为老服务综合体观察
2025-08-14 14:42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李嘉豪  
1

85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宿迁市宿豫区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一楼大厅内,周边居民区里的老年人聚在一起打牌聊天、喝茶消遣。同在一楼的厨房里,鱼段烧大虾已经出锅,厨师正炒着南瓜……热气腾腾,温情脉脉。

这是一家在城市社区里的养老服务机构,由苏州普康智慧养老产业科技有限公司宿豫分公司管理,共有12个房间、19张床位,入住的老人多为失能或半失能;3名护工两班倒,全天候照护老人们。

按摩、洗脸、换衣、喂饭、洗澡、打扫卫生……“这些我们都包,累是累,但很充实。护工谢以梅今年58岁,就住在旁边的小区。换个角度说,如果我是家属,每天看着老人生活好、心情好,我也高兴。她说。

在二楼住宿区,记者碰到来看望父母的王大姐。她的父母是这家养老服务中心202311月开业后,第一对入住的老人。

她告诉记者,为给父母找到一个放心的养老机构,她跑遍周边街巷,几经对比才选定了这家。我从家走过来只要五六分钟,骑电单车两分钟。这里人少,护工能忙得过来,饭菜也不是大锅饭,各方面服务都能跟上,这都是我看重的点。

而在宿豫区下相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则是另一种特色。地处城乡接合部的该中心,背靠安置社区——南苑星城。根据社区人口情况和收入水平,中心以寄寓为特色,方便社区内因家庭成员临时出行无法得到照料的老人居住。

记者推开中心疗养房房门时,一阵凉意挤着门缝袭来。中心空调24小时运行,我们要让老人住得舒服安心。据项目专员时巧云介绍,中心还提供助餐服务,60岁以上的老人每餐5元、70岁以上4元、80岁以上3元,超过90岁免费,就餐人员办卡消费,不收押金,每顿饭6个菜中任选22素。

周边的老人,来托养短住的较多,长住的少。时巧云介绍,有完全自理能力的老人入住,每月收取1800元,包含吃住清洁等服务,每天折合60元,约合一晚青旅的价格。中心设有9个房间、19个护理床位,配套有理发室。机构与社区卫生室、居委会同在一栋建筑,相互联通。除了养老,宿迁悦心养老还为周边住户提供适老化改造服务。

关庙镇和平村是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和全国“敬老文明号”创建单位,当地打造了一座为老服务综合体,提供助餐、助浴、医疗、文娱等服务,辐射全村600多位常住老人。

当前,与综合体配套的村卫生室正在装修改造,木质单人床、专业护理床等设施正进场安装。我们根据前期调研结果,按村里失能、半失能和具备自理能力的老人比例购置不同类型的床铺。未来,这里还将实现远程医疗,与临近的大医院合作开展诊疗。和平村党委书记李晶晶介绍。

硬件很过硬,软件也不软。为民济困互助会是和平村围绕幸福养老和民政帮扶创设的群团组织,旨在凝聚个体,促进互帮互助。“88户会员结对帮扶124名困难老人,低龄健康老人与高龄老人一对一助洁、助医、助聊,所有付出可获得服务奖励。李晶晶介绍,村干部人数力量有限,这样的模式能更好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事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循序渐进指导推进和平村为老服务综合体自我造血,机构在合理范围内确定免费服务次数,超出部分低价收费。宿豫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综合体提供的各种服务并不完全免费,收费虽不多,但让这份事业有了再投入的资金,同时也在乡村培育付费获取养老服务的观念。

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和平村整合各类养老服务,打造“15分钟养老便民圈,还开办工厂吸收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就业增收。李晶晶感慨,民政工作很琐碎但都很实在,当养老事业产业与村庄发展相结合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和村干部熟络起来,邻里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和谐,我们开展各项工作更顺畅了。

城市社区和乡镇村居存在客观差别,老年群体的消费水平和观念也有不同。近年来,宿豫区根据养老服务领域不同对象、不同梯次、不同需求,持续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协调发展,梯度供给养老服务。截至去年底,宿迁建成并运营养老机构149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46家、公建民营机构42家、民办机构61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老人和家属最看重的,并非设施多么豪华,而是能否离家人近、贴老人心,提供方便生活、照顾周到、温暖情感的服务。

下一步,宿迁将创新组织载体、优化运行机制、整合各方资源、推进服务融合,努力破解参与结构单一、资金保障不足、医养结合薄弱等瓶颈,聚力打造养老优享工作品牌,切实满足农村老人养老不离村的需求,实现村有点、社区有站、乡镇有两院、区域有中心、县级有示范目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嘉豪

标签:
责编: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