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盎然 诗意栖居
2025-08-14 07:39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许愿  
1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二十年来,这十字箴言似如椽巨笔,在江苏大地上泼洒出一轴绿色长卷。

晨曦中的溧阳市天目湖茶园。刘卫江 摄
苏州市吴江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元荡碧波荡漾、风景如画。这里是中国首个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实践地,“共生共融”的一体化生态实践书写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生动答卷。袁新宇 摄
泰州市城郊的水乡,错落有致的村舍镶嵌在开满油菜花的大地上,生机盎然。杨进勇 摄

常州滨江,昔日工业岸线悄然蜕变,3600亩新绿如锦如茵;南通全面实施五山地区生态修复保护工程,昔日“城市后巷”的杂乱污浊点化为“城市绿肺”,浓荫之下,鸟雀啁啾,成为市民身心休憩的桃源;高空俯瞰盐城黄海湿地,蓝、绿、棕等诸色交融,麋鹿纵情跃动其间;苏州姑苏古城持续推进生态提升工程,市民亲水空间不断扩容,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

当地居民在仪征市枣林湾生态园放飞风筝。熊志 摄
南通崇川区滨江油菜花海,人们露营休闲。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南通的“五山”及沿江地区实现了从“临江”到“滨江”、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的蝶变。许丛军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盱眙县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这里的天然牧场已成了不少人心中的“阿勒泰”。陈亮 摄
清晨的南京高淳国际慢城,平静而祥和。邵仁兰 摄

这般绿意盎然、山河锦绣的蝶变背后,是江苏发展方式与生态观念的转变。二十载攻坚,江苏产业持续向新,节能环保、光伏、动力电池等绿色低碳产业产值全国最高。与此同时,蓝天碧水保卫战成果丰硕:全省优良天数比率不断提高,PM2.5浓度由2013年的73微克/立方米下降为2024年的32.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82.5%,太湖治理湖体平均水质30年来首次达Ⅲ类、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水平。

绿水青山下的幸福瞬间。冯仆 摄
启东市启隆镇沿江水域湿地,数万只反嘴鹬、绿头鸭、苍鹭等在此栖息觅食,上演“鸟浪”奇观。潘杨 摄
泗阳县成子湖在尊重自然肌理与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游客漫步其间,可享受自然之美,体验生态之韵。 郑明高 摄
镶嵌于绿树丛中的金坛茅山南麓的最美公路。徐开仑 摄
徐州大龙湖如今成了城市绿肺。李玉龙 摄

二十年光阴流转,江苏以山水为纸,行动作墨,绿水青山已然成为老百姓的幸福靠山。  

策划:田梅 肖勇

文字:许愿

编辑:张筠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视觉中心出品

标签:
责编:张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