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高邮汤庄镇,有一个叫曾钰村的村庄。村子原名安乐村,因新四军女英雄胡曾钰在这里牺牲,为纪念胡曾钰烈士,安乐村遂改名为“曾钰村”。

胡曾钰,江苏无锡人,1938年参加新四军,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第五十二团宣教干事、苏中区党委三区区委武工队队长、宣教科长等职。

1941年10月,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八旅跳出苏南日伪“清乡”区,转移至苏中江都、高邮、宝应地区,建立各级民主政权。在日伪军连续3次千人以上的“扫荡”中,连克日伪军多个据点,扩大了新四军的活动范围。
1942年11月8日,兴化、高邮、樊川、三垛等据点的日伪军集中兵力水陆并进,分5路对樊北地区进行分割“清剿”和“扫荡”。
为避敌锋锐,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八旅和苏中区党委三区迅速安排群众转移,胡曾钰主动请命,带领一个班的7名战士,在安乐村,挨家挨户敲门,通知乡亲们转移,直到确认没有人后,自己才带着战士们最后撤离。但她和战友不幸被日军堵住了。
面对日军的包围圈,胡曾钰打了三枪,把敌人纷纷吸引过来,为的是让老百姓和战友安全撤离。当她自己最后撤到村外麦田时,不幸腿部中弹,无法行走。子弹打光了,面对扑上来的日军,她拿起麦田中的钉耙还击。十几个日本兵蜂拥而上,用刺刀对胡曾钰一顿乱刺。胡曾钰倒在了血泊之中,壮烈牺牲。
胡曾钰牺牲了,年轻的生命定格在21岁。乡亲们将胡曾钰的忠骸安葬在安乐村,让她和这方土地永远相伴。后来,当地的村庄、学校、河道、桥梁都以“曾钰”冠名。
从1942年胡曾钰牺牲起,曾钰村的乡亲们为寻找烈士的故乡和亲人,赴安徽、到浙江,找了30多年,直到1975年才在省内的无锡市,确认了烈士的故乡,找到了烈士的亲人。据胡曾钰的侄女胡继芳回忆说:“1975年的那个场景,我永生永世忘不了。当地老百姓听说是胡曾钰的家人来了,在胡曾钰墓地旁等候,男女老幼足足有3000多人。见我们来了,齐刷刷跪了一片,我哪受得了这么个大礼,我当时泪流满面,我也跪下去了。”
曾钰村的乡亲们告诉胡继芳,在胡曾钰倒下的地方,田埂上留下了2个带血的字——“故乡”,这是胡曾钰最后留下的话。胡继芳说:“她肯定心里在想家乡的老母亲,还有她的两个哥哥,她肯定心里放不下。因为她当兵离家以后,从来没回过家,她是瞒着老母亲说是出去读书的。”

胡曾钰用生命护卫了一方百姓的平安,也成了当地百姓心中的“女神”,村民们将悼念胡曾钰烈士作为一种传统习俗,祭祀不断、年年不断。
吴建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