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苏超”去读城|常州VS镇江 “齐梁德比”,江河同频
2025-08-13 13:24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徐维庆  
1

长江行至常州与镇江,江流在此打了个旋,耸出了吴楚山川,更成为一部流动的史诗。

常州,雅称“龙城”“中吴要辅”,水网织就千年书卷气;镇江,雄踞“京口”,锁钥之地淬炼英雄胆。

江水流淌,滋养出“中吴要辅”的温润,流淌着梁武帝萧衍播撒的文心;拍打出“天下第一江山”的险峻,沉淀着辛弃疾拍栏长啸的剑气。当江水将两座“齐梁故里”拥入怀中,一部关于剑气与文心、英雄与君子、历史与未来的画卷已然绘就。

文脉长河,墨香剑气同交融

兰陵萧氏出身的萧衍,以“菩萨皇帝”闻名,这位齐梁开国之君更以崇文重教、融合创新奠基。他设五经馆、立士林馆,广纳寒才,是“竟陵八友”文坛领袖。萧衍播下的文种,让常州成为“千载读书地”,状元进士辈出,“常州学派”领风气之先。

李白曾游历歌咏常州,苏东坡更视此地为灵魂归处,盛赞“眷此邦之多君子”。这份文心,今日在常州人身上,化为面对“苏超”八轮未进一球、未尝一胜的“丨队”困境时,那份自上而下的冷静自救与幽默化解的君子之风。

当萧衍登临镇江北固山时,面对雄伟壮观的景色,写下了“天下第一江山”,流传至今,更为镇江的傲骨埋下了伏笔,叠加辛弃疾在北固楼长叹“气吞万里如虎”的孤愤,渗入城市的基因。这英气,在近代抵御外侮的硝烟中铮铮作响,也在今日“苏超”赛场上,化为球员抽筋倒地仍爬起拼抢的身影,化为看台大比分落后时依然响彻的掌声,这是辛弃疾词魂在草根阶层的倔强回响。

江河交响,产业新章共潮生

历史的回响,激荡着今日产业的强音。两座帝王故里,在时代大潮中各展雄姿,共享着“敢为天下先”的基因。古韵今声的澎湃和鸣,是两城“融合出新”的产业新章。

承袭萧衍“融合出新”智慧,常州人将“千载读书地”的底蕴,点石成金。昔日借几具恐龙化石造出文旅标杆中华恐龙园;今日以“寸土必争”的魄力,垒筑新能源产业高地。如今,常州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97%全国第一,全球装机量前十巨头4家在此安营扎寨,新能源车产量占江苏七成江山。北望高铁新城“黑科技”星火闪耀;回眸春秋淹城的三河古韵与现代机器人产业的机械臂共舞。这是萧衍文韬武略在产业版图的传奇续写,是“君子之城”以智造为剑,开辟的新疆域。

剑气凌云的镇江同样出彩。镇江正将地理咽喉,升华为产业雄心。航空航天,成为新时代的“金戈铁马”。凭扎实的工业筋骨与长三角区位,镇江聚焦大飞机“心脏”、通用航空、关键精密部件等特色精密产业链,在复合新材料、航电系统等领域锋芒毕露。这既是对“京口戍卫”战略地位的现代升级,更是辛弃疾“气吞万里如虎”壮志在蓝天之上的辉煌投射。让“镇江制造”承载凌云志,翱翔寰宇,这是英雄血脉在产业维度最炽热的燃烧。

如今,常州新能源的“智造之心”为镇江航天引擎注入电流,镇江精密制造的“工业筋骨”为常州机器人铸就关节。在沿江生态走廊的梧桐绿荫下,六朝石刻的拓片与新能源黑科技在博物馆光影中对话。数字长卷里,萧衍的文韬武略穿透时空,照亮智能合约的代码;全息烽火台上,辛弃疾的词魄化作无人机集群呼啸成“气吞万里”的阵型。

草根热土,同频时代向未来

“苏超”赛场上,常州镇江的拼搏,将历史的恢弘化作今日的注脚。

八轮颗粒无收,“丨队”的戏谑如石压心。惨败盐城次日,常州市政府的会议室里,坐满了人。串肉串到深夜的烧烤店主、忧心人才断代的青训教练、洞悉球员心理压力的女工程师。问计于市井,问策于烟火。《常州市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更是剑指“校园+社会”双轨振兴。城市以幽默呼应决心,公开发布《致每一位喜爱常宝的球迷》,誓言“永不言败,‘寸心’不渝”;恐龙“妹妹”身穿粉裙期待“进一球”;动物园秒变“赢球野生动物世界”。这份民众同心、君子担当的自救,正是萧衍励精图治与季札信义在逆境中的闪光。武汉集训场上,烈日灼烤着加练射门的身影,汗水砸向草皮,那是常州人对“寸土”尊严最滚烫的捍卫。

七连败,积分靠后,京口将士深陷泥沼。但比积分榜更耀眼的,是他们的赛场风骨。奔跑,场均跑动距离硬生生挤进联赛前列;拼搏,队长赵明阳小腿缠绷带打满全场;尊重,大比分落后主动扶起对手,放弃反击帮抽筋的对手压腿,赢得全场一分钟掌。这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强,这份失败中依然挺直的脊梁与温情,让维修工、烧烤师傅的身影在绿茵场上巍然如山。这正是辛弃疾登北固楼时,那穿透千古的英雄气概,在凡尘俗子身上的灼灼映照。

常州队与镇江队,像极了我们每个普通人:明知终点遥远,还是日复一日地追赶。当足球回归最本真的模样,输赢反倒成了最不重要的注脚。

长江的浪花淘尽帝王将相,却淘不灭市井烟火中的剑气文心。

恐龙园的粉色裙摆仍在等一粒点燃欢庆的进球,西津渡的河豚香气在江风中飘香。这些由身边人、平凡人亲手点亮的光,才是两座帝王州最动人的现代诗篇。

当常州的君子担当与镇江的英雄气概在产业星空中交相辉映,当“苏超”球场上永不熄灭的呐喊汇入长江涛声,我们终将读懂: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所有城市史诗终将由草根英雄书写。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维庆

制图 宋菲

标签:
责编:范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