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十三城的故事,是烽火与文脉的交响,弘扬中华文化、讲好江苏故事。8月8日,2025江苏省社科普及基地讲解技能大赛在南京拉开帷幕。来自全省13个设区市的39名选手同台竞技,通过生动讲述,带领现场观众穿梭于红色基地的烽火岁月、文博场馆的历史长河、非遗世家的匠心传承与民间宝藏的独特魅力,呈现了一场兼具深度与温度的社科盛宴,展现出江苏多元立体的社科图景,也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注入鲜活动力。

双环节比拼显功底 小切口藏大乾坤
本次决赛设置自主命题讲解与随机命题讲解两大环节,全面考验选手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自主命题环节中,选手们紧扣各自基地特色,以“小切口”解构“大主题”,让社科知识焕发别样生机。锦溪民间收藏博物馆群的选手从故宫金砖切入,追溯其“故乡”的工艺传承,既展现了博物馆里的金砖历史,更勾勒出一座城市的匠心底蕴;中国科举博物馆的选手聚焦“公车送考”这一细节,从馆藏文物延伸至古今对人才的尊重与爱护,让冰冷的历史物件有了情感温度;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的选手则以一个“铁罐子”为引,带观众重温烽火岁月,解码新四军“为人民谋福利”的初心。

传统文化的“新潮表达”更是成为亮点。五湖岛非遗文化传承基地的选手讲述淮剧的“千年蝶变”,从两百年的传统表演形式切入,探讨非遗如何突破传承壁垒、融入现代生活;宿北大战红色教育中心的选手介绍“苏北琴书”的创新——这一宿迁方言说唱艺术,如今通过创新演绎,成为受孩童与外国友人青睐的“新国潮”。正如评委所言,这些讲述“是旧时光与新风云的温柔缠绕,每一声宛转都遇见人文江苏的活色生香”。
随机命题讲解环节,选手们现场抽题、即时演绎,其快速反应能力、扎实知识储备与灵活表达技巧,让观众看到社科工作者的深厚积淀。
以讲解为桥,让社科知识“活”起来

一块城砖,一颗灵芝,一册家书,讲解员们带来的馆藏“小物”凝聚着一段段迷人的历史时光;赤脚医生、扬州工匠、苏州中医,讲解员讲述的基地人物故事,闪耀着现代生活里的人文之光。“好的讲解员是一座时空桥梁,能将观众带入过去与未来;更是魔法师,能为无生命的砖瓦赋予鲜活生命。”现场点评嘉宾的话道出了讲解员的核心价值。作为社科普及的重要力量,讲解员们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社科知识从“书本”走向“生活”,从“馆舍”走进“人心”。
社科普及基地作为传播社科知识、传承文明、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推动文化自信自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从全省200多个社科普及基地里入围决赛的39名选手不仅有专业的基地讲解员,还有老师、大学生、巡警、军人,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社科普及的工作中,江苏的社科普及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据悉,本次大赛不仅评选出一二三等奖,更将选拔优秀选手代表江苏参加全国大赛——去年,江苏选手曾在全国赛场斩获佳绩,三位代表分获一二三等奖,展现了江苏社科普及工作的扎实基础。
从红色故事的时代诠释到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承,选手们的讲述如同“一滴滴水”,折射出人文江苏的“江河湖海”。这场比赛不仅是技能的比拼,更是一场文化的接力,让更多人在倾听中感受江苏的历史厚度与人文温度,共同书写文化强国建设的江苏篇章。
文/刘娟 图/白利振 视频/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