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校园足球何以星光闪耀?解码三所学校的“足球育人”之道
2025-08-13 07:24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易梦涵  
1

“苏超”绿茵场上,十八九岁的小将们活力迸发、球技亮眼,成为观众瞩目的焦点——他们大多来自各地中学。据统计,今年“苏超”516名注册球员中,31%是在校学生。这组数据的背后,是江苏各地深耕足球青训体系的生动实践。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淮安、盐城、泰州三所涌现出多位“苏超”战将的中学,探寻其“足球育人”的特色路径。

淮安:

11名“苏超”战将闪耀绿茵场

11年深耕“竞技+文化”

8月2日晚,“苏超”第八轮打响,淮安队主场迎战苏州队,3:0完胜,保持主场不败纪录。这一战,淮安队两位19岁小将成为焦点:22号门将李世恩开场20分钟连扑6球、全场做出8次关键扑救,力保球门不失,被球迷誉为“门神”;32号吴雨成更是“连中三元”,上演“苏超”罕见的“帽子戏法”。

令人惊喜的是,包括这两位05后小将在内的11名淮安队队员都出自同一所学校——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一所学校,为何能培养出这么多“苏超”健将?记者走进校园,一探究竟。

走进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足球校史馆内,一件装裱精致的“苏超”红色签名战袍格外醒目。“这是7月初孩子们送来的礼物。”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足球教练李海龙介绍,其中11名淮安队队员,出自该校与市体育局联合打造的第一批“市队校办”队伍——淮安市男子0506(年龄段)组。

提起这拨“开山弟子”,李海龙记忆犹新。他至今记得李世恩腰间反复结痂的伤疤,“守门员训练,擦伤是家常便饭。10岁出头的李世恩,日复一日练习扑球,腰上的痂结了又掉、再长出新的,如此反复,从未喊过苦和累。”这份用伤痕铸就的坚韧和心底“力挽狂澜的责任感”伴随他一路成长,走到“苏超”赛场,完成淮安队力拼苏州队、盐城队、南京队时的多次关键扑救,成就了淮安队的少年“门神”。

“吴雨成踢球有想象力,是聪明型球员,一点就通。”他的几位任课老师回忆,球场外的吴雨成成绩优异、谦逊有礼,还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5月18日那晚,看见淮安队的首发名单,我震惊了!”曾经的班主任桂万卉仍记得那一幕,“屏幕上好多都是我们班孩子的名字。”那一刻,她真切地感受到——“教育是农业”,学校埋下一颗足球的种子,孩子们用热爱和汗水,浇灌出属于自己的森林。

22号李世恩、31号杨铭涛、32号吴雨成、29号周子繁、18号张宇、9号李汉、5号赵旭旸、21号匡羽泉、16号李佳睿、12号刘竣恺、14号王健,这11位淮安队小将,在母校的绿茵场上完成了最初的足球启蒙与奠基。当年埋下的足球种子,如今已在“苏超”赛场蔚然成林。

当问及何以能成批培养出高水平球员,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校长张勇抛出答案:“足球,本身就是一门教育。”

2014年,学校通过校内选拔组建首支足球队。创建初衷是想借助体育唤醒孩子们的精神和活力,解决留守儿童多、学生沉迷手机的问题。11年间,学校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机制,走出一条“竞技训练+文化熏陶”的双线育人路径。

据介绍,该校充分挖掘足球育人价值,设计了全方位足球育人路径。课程体系上,每班每周一节足球课,将足球课堂与“校长杯”等赛事紧密联动,确保人人参与;活动组织上,冬夏令营、亲子足球、足球社团与美术等多学科融合,形成“画足球”“写足球”“舞足球”的全景育人场景;文化建设上,足球标语、展板、读书角等场景浸润,让校园处处可感足球精神。

校园足球带来润物育人与竞技成就的双赢。目前,学校拥有5支不同年龄梯队的球队,成绩斐然。市级比赛15冠在手;跻身省级八强11次;摘得2022年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青少年部足球比赛(13岁组)季军,创淮安市男子足球队省运会历史最佳成绩;为淮安市体育代表团夺得2金3铜;培养国家一级运动员5名、二级运动员8名;4人扎根职业俱乐部梯队;20名足球特长生升入四星级高中;2人已走上教练岗位。“未来,我们要用更系统的训练、更完善的场地、更扎实的梯队,把足球的种子,播撒进更多孩子的心田。”张勇目光坚定。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易梦涵

参赛球员在2025年南通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学组)总决赛上带球突破。徐培钦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盐城:

18名球员驰骋“苏超”赛场

校体融合铺就成长通途

今年“苏超”赛场上,盐城东台三仓中学出身的球员接连出彩:艾孜买提·木合塔尔江在第七轮客场对阵南通时打入首球,其队友兼校友严子航此前也多次贡献关键扑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共有18名学生球员代表盐城队参赛。这些亮眼表现的背后,是该校青训体系的有力支撑。

三仓中学建于1952年,地处东台乡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重点高中。2022年,已组建4年的东台安贝斯足球俱乐部正为俱乐部孩子的升学问题四处奔走,三仓中学也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双方双向奔赴、一拍即合,开启了校体融合的青训新篇。

“不能让孩子们吃苦又吃亏,我们要确保所有学生上大学。”三仓中学足球部主任何新艺说,学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让孩子在接受足球训练的同时,完成基础教育,为他们提供畅通无阻的上升通道,全方位保障未来发展。

“踢球踢进大学,踢球踢出未来。”这是校长曹江的期盼,足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孩子们实现梦想的途径。

此前,校体融合尚无成功先例可循,经过3年摸索,学校和俱乐部围绕“融”字做文章,已积累一套经验。“俱乐部秉持德育领先、学训并重的宗旨。”东台安贝斯足球俱乐部总经理陆晓华说,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始终将“读好书、做好人、踢好球”作为核心目标,把德育放在首位。

回望这3年,三仓中学足球部如新星升起,点燃了这片土地上的足球梦想。

一片废弃场地被改造成绿草如茵的训练场,下方精心铺设了减震垫。“这能让孩子们训练摔倒时伤痛最小化。”何新艺介绍,不仅如此,球员宿舍、食堂、教学楼都在一步步发展中逐步完善。膳食搭配上,每天有专人把关菜谱,“菜要色香味俱全,营养到位,一定要让他们吃饱吃好。”

安贝斯足球俱乐部面向全国招生,通过层层试训选拔球员,承担他们吃、住、行、训练、外出比赛及上学等所有费用。

发展过程中,队员管理成为最大难题。俱乐部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不同阶段孩子性格迥异,培养起来要因材施教。陆晓华表示,虽已慢慢摸索出一些经验,但管理之路仍任重道远。

在学业与足球训练的平衡上,学校和俱乐部制定“一生一策”“一个年级一策”,为不同年级的孩子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计划。何新艺解释,对于文化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会编入普通班,让他们在足球训练之余最大程度学习知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要保证他们取得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证书,通过参加体育单招以及统考考上大学。每个年级课程设置也不尽相同。

考场上,今年高等院校体育单招考试中,三仓中学首届足球部高三所有学生体育文化双达线。高二12名学生均取得二级以上运动员证书,这是参加高水平运动员单招的重要前提,其中5人获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

在足球逐梦征程中,三仓中学与安贝斯足球俱乐部携手并进。安贝斯足球俱乐部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殊荣,三仓中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特色学校。

“苏超”比赛至今,盐城队9粒进球由8名球员打入,展现出攻守兼备的均衡实力。这支年轻队伍的成长,是盐城浓厚足球氛围的生动写照。盐城是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布局城市。今年6月,盐城推出《盐城市推动足球改革发展“4个100”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目前,全市有136所校园足球布点校,近3000名注册运动员、常年10万余人参与校园足球活动,多家足球青训俱乐部茁壮成长,为培养足球人才和营造浓厚足球氛围奠定坚实基础。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梅剑飞 华钰

泰州:

5名“苏超”队员同出一校

“三级跃升”浇灌足球新苗

“苏超”精彩不断,泰州队数名小将在球场上的出色表现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该队17号徐奇瑞、19号缪樊、21号张泽儒、30号丁凌运(守门员)、42号王子豪等5名球员竟出自同一所学校——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地处黄桥古镇,现有国家一级足球运动员4名,分别是王硕研、王子豪、马锌阳、徐逸航;国家二级足球运动员7名,分别是张泽儒、丁凌运、缪樊、徐奇瑞、宋奕呈、叶相锋、李思宇。2023年起,学校连续3年摘得泰兴市中小学生足球比赛(高中组)冠军;2024年,首次闯入泰州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高中组)决赛并夺冠,更在江苏省“省长杯”(高中组)中斩获第六名,创下泰州高中组历史最佳战绩;2025年,学校足球队成功晋级“省长杯”U19男子组8强。

颠球、传接球、运球……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足球场上,一群热爱足球的学生在教练带领下,进行热身训练。学校体育教研组长程小兵介绍,该校打破“校内教练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构建“校外专家+校内骨干”的双轨教练团队。一方面,常年聘请持有亚足联和中国足协颁发的教练证的王勇担任总教练,每周固定开展3次专项训练,针对球员技术细节与战术意识进行精准打磨;另一方面,选拔校内体育教师组成“助教团”,负责日常基础训练与学生管理,确保训练扎实有效。目前,已经输送多名学生进入更高领域:王子豪现效力于长春亚泰俱乐部,曾入选国少队赴德国集训;马锌阳现在在新西兰踢球,学习深造。

“我行!我一定能行”的办学理念,让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始终坚持“五育并举”“以体砺人”,为热爱足球的学子铺就“成长有平台、成才有路径”的逐梦之路。目前,学校已将足球纳入校本课程,确保每周3节足球社团课正常开展。同时,学校建立“高一选拔奠基、高二强化提升、高三冲刺突破”的三级梯队体系。每年9月,面向全市高一新生开展“足球后备人才选拔营”,择优组建校级精英梯队。

“优秀的足球运动员,首先是优秀的学生。”该校校长高小兵介绍,针对体育生文化学习薄弱的痛点,学校推行“弹性学制+个性辅导”模式,周末开设“文化提升班”由骨干教师进行学科专项辅导的同时,将德育融入足球训练,助力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与足球训练中找到平衡,成为有知识、有技能、有担当的全面型人才。该校副校长张剑介绍,足球教育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更培养了他们的坚韧拼搏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与抗挫能力。2025届毕业生王硕研是国家一级运动员,不仅在省赛中屡获佳绩,更以优异成绩考入211高校,他常说,“四高教会我的不仅是踢球,更是如何做一个有担当、肯拼搏的人。”

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是泰州校园足球运动的缩影。前不久,教育部公布新一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名单,泰州市共有12所学校入选。翻看名单,一个喜人的现象引起记者的注意:城乡学校“平分秋色”。

城乡足球同样精彩,缘于一个个体育场馆如雨后春笋般“搬”到百姓家门口。泰州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徐小军介绍,该市把全民健身设施建设项目列入政府民生实事工程,到2024年底,全市球类运动场地共有9069个,其中足球场地581个、篮球场地4282个、排球场地158个、乒乓球场地3007个、羽毛球场地1041个,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和农村“15分钟体育健身圈”全面覆盖。

秉承“快乐足球、健康足球、智慧足球”的发展理念,伴随着《泰州市校园足球五年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目前泰州市拥有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30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幼儿园18所;组建校园男、女足球队超过200支,构建起常态化、规范化的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体系。泰州市体育局局长徐兵表示,泰州探索足球“进社区、进乡村、进景区、进商圈”的发展路径,夯实足球运动发展基本盘;深度推进“体教融合”,脚踏实地发展青少年足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梅剑飞 华钰 赵晓勇 通讯员 余国升 徐俐

标签:
责编:陈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