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是卢沟桥”到“和平宣言”:一场声音里的抗战八十年
2025-08-12 14:41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周娴  
1

交汇点讯 近日,由南京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南京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朗诵会,以艺术的形式再现民族记忆。

该活动以“烽火山河—浴血中华—英雄礼赞—民族丰碑”四大篇章构建史诗脉络,通过22个精心编排的朗诵节目,带领观众穿越八十载时光,重温那段气壮山河的抗战岁月。

开篇《我是卢沟桥》的惊雷乍响,仿佛1937年的枪声穿越时空而来。当朗诵者以颤抖的声音诵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时,现场观众无不屏息凝神,那段泣血的记忆在每个人心中激荡。《活埋》《红铁》等作品则以铮铮铁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意志,为整场演出铺展出一幅血色山河的壮烈画卷。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一位朗诵者说,“我们希望通过朗诵这种艺术形式,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铭记历史、珍视和平。”

当历史的时针转向抗争时刻,第二篇章“浴血中华”以全新的艺术张力展现民族觉醒。《采蒲台的苇》以芦苇的柔韧喻示民众的刚强,《吹号者》用激昂的语调唤醒战斗意志。南京逐梦少年团的孩子们演绎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以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诠释了抗战时期少年儿童的爱国情怀,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再现,更是对精神的传承。”一位观众眼含热泪说,听到孩子们朗诵抗战诗歌,我仿佛看到了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的希望。

第三篇章“英雄礼赞”将演出推向高潮。杨靖宇冰原喋血、赵一曼铁骨柔情的英雄叙事,与《肖飞买药》的智勇传奇相映生辉。《永远飘扬的红头巾》通过情景朗诵的形式,展现了新时代英雄精神的传承,诠释着“为什么而战”的生命答卷。

终章“民族丰碑”以《胜利的那一天》的欢庆破题,《民族的丰碑》《百年交响》等作品则将个体记忆升华为集体精神坐标。当全体演员齐声朗诵《和平宣言》时,现场观众自发站立,共同完成这场跨越八十年的精神对话。

这场持续两个半小时的朗诵会,不仅是对先烈的深切缅怀,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诠释。“这场朗诵会以专业水准完成了从历史痛感到精神升华的艺术转化。”南京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徐开利说,未来我们将继续创新形式,让爱国主义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入人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娴 通讯员 徐风婷

标签:
责编:吴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