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苏13个设区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数据陆续公布。翻看这些“成绩单”,信息量满满,也让人信心满满。
此前“北京西路瞭望”盘点了5个万亿之城上半年的精彩表现,再来看看“江苏班”剩下的同学交上了什么样的半年答卷。
先看一张统计图。

“北京西路瞭望”注意到,江苏各设区市经济发展呈现“多点开花”态势:有7个城市增速超过全省5.7%的平均增速,淮安增速更是领跑全省,江苏经济发展的活力与韧性,以及各地你追我赶的拼劲进一步凸显。
不少专家认为,经济发展是“一场马拉松”,“万亿GDP”是其中的重要节点。目前,江苏已有5个“万亿之城”,其余潜力城市中,不少也表明“力争破万亿”的雄心。追赶“尖子生”,什么是它们的发力点?经济数据里或可见端倪。

新质生产力无疑成为城市经济顶压前行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新质生产力赛道上奋力打头阵,徐州打出“创新产业牌”。上半年,徐州以4509.3亿元GDP总量实现6.2%的同比增长,增速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0.5个百分点。透过一个个“微镜头”,能看到徐州“新势力”拔节生长的活力:由工程机械、集成电路与ICT、数字经济等组成的“343”创新产业集群总规模已达7800亿元,产值同比增长6.1%。此外,作为“343”集群的“链主”担当,工程机械产业表现尤为抢眼,上半年增长16.2%;新材料、集成电路与ICT、精品钢材产业也均已达到“500亿级”规模。
上半年,扬州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4%,较1—5月提升0.2个百分点。以数字产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表现亮眼,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3.9%、9.9%、6.5%,增速均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6.1%),合计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7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更难得的是,创新力量还在逐步积蓄。今年以来,一批掌握硬核科技的项目相继落户扬州,仅上半年就招引科技型企业655家,其中A类企业146家,拥有有效知识产权2253件。
镇江5.9%的GDP增速背后,蓬勃生长的新质生产力是强劲动力源。上半年的一组数据尤为亮眼: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高达55.6%,不仅超出全省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较去年底更跃升9个百分点,排名居全省第三位。新动能的迸发,既来自技术突破的“从0到1”,也源于数智赋能的“流程再造”。今年上半年,镇江数实融合水平持续攀升:创成143家省先进级智能工厂,位列全省第六位;鱼跃和恒顺两家企业获评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居全省第四位;省先进级以上智能工厂累计数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列全省第一位。

稳健增长的成绩背后,重大项目的“压舱石”与“发动机”作用同样功不可没——源源不断的建设投入高效转化为项目建设进度,成为驱动发展稳健前行的核心力量。
今年上半年,连云港列入省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开工率达85.7%,517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860.7亿元,均超序时进度。其中工业项目387个,集中于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充分体现了连云港“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核心战略。项目“加速跑”的背后,是政府服务的“加速度”。今年连云港坚持“预先申报、重点保障、优先供应”的重大项目重保优供机制,将“不见面审批”“并联审批”“联动审批”相结合,构建“政银担企”四方联动机制,推动省重大海洋植提和精炼项目审批材料从33项减至28项、审批时间从15天压缩至8天,国信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也比原计划提前开工。
与此同时,盐城的重大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远景能源海上能源岛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签约、射阳CQC全尺寸叶片试验台项目全面竣工、东台联合飞机无人机生产基地首批产品正式下线……上半年,盐城市重大项目开工率突破92%,193.1亿元政策性资金精准浇灌“四新”产业,各类专题招商活动吸引827个亿元项目落子,彰显出“优服务、强保障”的“盐城磁场”。截至6月底,盐城157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竣工,229个项目达产;62个列入省重大工业项目清单的项目投资进度达64.2%,开工率93.3%;538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45亿元。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泰州将项目攻坚作为重要发力点。“北京西路瞭望”注意到,今年是泰州“项目攻坚年”,众多新的重大项目纷至沓来。上半年,泰州累计新签约亿元(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691个,协议投资额2960.12亿元。其中,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81个,协议投资额2446.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75%和9.25%,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5.81%和66.90%,超额完成序时进度。同时,根据《泰州市项目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泰州今年全年将新签约亿元(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050个,其中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20个。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宿迁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今年上半年,宿迁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30.2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额286.6亿元;进口额43.6亿元,同比增长42.5%,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宿迁不仅对外开放空间持续拓展,“含新量”更是持续提升:上半年贸易伙伴遍布全球199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46.5亿元,同比增长12%;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两成,“新三样”产品出口额32.6亿元,同比增长16.4%。此外,上半年宿迁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达1165家,较去年同期增加66家,同比增长6%,外贸主体数量稳步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也成为各地发挥“挑大梁”作用的有力引擎。
借力“苏超”赛事,徐州文旅部门通过与客队城市协调联动,推出国有景区免费、非国有收费景区半价优惠、美食住宿消费礼包等措施,激发赛事文旅市场消费潜力。上半年,徐州全市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3212.37万人次,实现游客消费102.85亿元,分别增长10.54%、12.89%。
数据显示,上半年徐州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256.2亿元,同比增长7%,总量、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四、第二。外来消费持续增长成为一大亮点,各大商圈整体外来消费占比超30%,节假日中心商圈这一占比更是超50%。
上半年,盐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7.7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位列全省第一。“胖东来式”商超改造激活消费基因,足球经济、湿地文旅等新场景吸引入境游客增长46.8%,以旧换新政策撬动近70亿元市场增量。
扬州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4.38亿元,同比增长6.4%。23个限上批零商品类别中,18个类别的零售额同比实现正增长,正增长面近80%。
宿迁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7.03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苏超”的“第二现场”正在引爆全城观赛消费热潮。数据显示,上轮比赛期间,参与“第二现场”的12家商业综合体当日实现销售额2203万元、客流量54万人次,较上周分别增长15.4%、22.3%。
…………
展望下半年,江苏必将勇挑大梁,凭借这份深耕细作的认真韧劲,在“半年稳”基础上实现“全年好”,坚决打好“十四五”规划收官战。
整合|陈珺璐 徐睿翔
图片|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