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由江苏省文旅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联合组织的“水韵江苏·美好生活”传播者计划采风行活动正式启动。
本次采风行活动将持续两个月,十余家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以及自媒体博主、大学生博主组成的采风队伍将走访全省40余个重点旅游目的地,点位涵盖全省13个设区市,实地感受“水韵江苏”的文旅魅力。
采风活动将深度挖掘江苏丰富多元的旅游资源与特色旅游产品,聚焦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等领域,关注主题旅游列车、旅游演艺、低空飞行等新业态、新体验,以及“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音乐去旅行”等特色旅游模式,全方位展示江苏文旅的多样业态,反映全省旅游宣传推广中的有益探索、创新举措和经验成果。

江风习习、潮平岸阔,上午10点,采风行队伍登上南京五马渡长江游轮,透过宽大的舷窗,江、岛、山、桥次第出现在眼前,宛如置身一幅流动的滨江画卷。
长江游船,是南京精心打造的一张旅游名片。2021年5月,南京滨江第一艘游轮——载客399人的“长江传奇”号试运营;去年10月,千吨级双体游轮“长江之恋”加入船队,双船并进引爆客流,尤其是穿过南京长江大桥的“夕阳之旅”更是在社交媒体上火爆出圈。
记者在游船2层休息大厅,一眼便看到了头戴柯尔克孜族白毡帽的一家人,游客木斯塔力甫木热地力告诉记者,他在本地工作,父母和妹妹从喀什赶来,坐游轮是为了一睹南京长江大桥的风采。

白天航线约27公里,在近2小时的航程中,幕燕滨江风光带、南京八卦洲、南京长江大桥、中山码头、浦口码头、铁路轮渡栈桥旧址、渡江胜利纪念馆、阅江楼、映虹桥等十余处人文、历史及自然景观可尽收眼底。
眼下正值暑期,研学市场火爆。与记者同航次的,正好有一个大型学生团队。南京长江行游轮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束锦华介绍,公司开发了“听长江的声音”系列课程,今年1至7月,长江游轮已接待超6000人次学生团队,课程涵盖长江生态保护、水上交通安全、船舶知识及长江近代史等。
束锦华介绍,暑期夜游航线增速较快。结合四季日落时间精心设计的“夕阳+夜游”航班,让游客在航程中既能欣赏江上落日熔金的壮美,又能饱览长江大桥、阅江楼及两岸万家灯火的璀璨夜景。为提升沉浸式体验,游轮还引入南京本地歌手、杂技团及民乐团驻场演出,让金陵风情在江风中流淌。
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长江游轮已吸引游客14.5万人次,其中白天航行达3万人次、夜航人次超3.3万。

在南京,可以领略长江之阔,还可以感受工业之美。当天下午,采风团来到南京钢铁集团,感受工业旅游的别样魅力。
硬核的工业生产场景,如何变为“诗和远方”的打卡点?南钢走出一条从“空间展示”转向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共生的探索之路。
每一个第一次来到南钢智慧运营中心的游客,都会被一块长42米、高6米的16K超高清管控屏震撼到。告别了传统印象中的“傻大黑粗”,如今的钢企,已经是一座“数字世界”,而这里,正是南钢的“工业大脑”,依托“数字孪生”,游客可以直观感受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南钢总裁助理戴祝平介绍,南钢智慧运营中心依托南钢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数字孪生工厂实时展现南钢六大生产集群、26条生产线的动态生产场景,并在现场实时数据的驱动下实现了虚拟场景与现场实况的精准同步。
“数字化”在这里“随处可见”。在未来钢铁智造馆,游客通过空气成像触摸屏,即可自由选择查看生产全流程画面、运营数据和AI场景;戴上VR眼镜,乘坐云上天车培训仿真器,即可化身一名天车操作人员搬运钢材;还可以在AI拍照区域拍下一张照片,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生成个性化“钢铁工人图”……

工业旅游如何更加吸引人?
南京金乐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张燕介绍,根据南钢厂区和周边资源,公司整合出红色、蓝色、绿色三条线路。
“很多地方做的是‘工业遗存游’,而我们真正做的是‘工业旅游’。”张燕解释,游客在南钢不仅可以近距离观察钢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还能深入了解钢铁文化、红色文化,体验工业发展的历史变迁。
南钢累计投入超130亿元用于环保提升、超低排放改造和生态保护,让厂区变景区、生产线成风景线。记者在由废弃的水泵站改造的“同心圆”片区看到,这里不仅有一片含湖公园,甚至新建了一座迷你动物园,游客可以与孔雀、梅花鹿、小羊、鹦鹉、松鼠等萌宠互动。

据介绍,南钢推出工业旅游项目以来,已有超过40万人次前来全方位感受“现代化钢铁的新面貌”。仅今年7月,南钢工业文化旅游区研学游预约讲解就达138批次。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奇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