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正腔媛|无名小妖怪,亦能成黑马
2025-08-11 13:16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苏群超  
1

这个夏天,浪浪山的小妖怪们又回来了。豆瓣评分8.6,上映9天累计票房突破5亿,成为今年暑期档中又一黑马。

两年前,沉寂已久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带着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重返公众视野,惊艳众人。其开篇之作《小妖怪的夏天》颠覆传统,将镜头对准西游世界中籍籍无名的底层小妖:片中的小猪妖从小生活在浪浪山,平庸、善良、勇敢又充满理想主义,背负着家人的期望进入山中大王洞工作,却在“大王吃肉、教头喝汤、小工混饭”的职场中,干最苦最累的活,拿着最少的报酬。一句“我想离开浪浪山”的独白引发了无数观众的共鸣,“浪浪山”也因此成为刷屏热梗。

电影上映前,本以为《浪浪山小妖怪》作为《中国奇谭》系列的首部动画电影,会是《小妖怪的夏天》的续集或前传,特地温习了下短片。没承想,电影并未延续短片的叙事轨迹,而是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平行世界。若说短片中的小猪妖尚且怀揣着对山外世界的憧憬,那么电影里的它则在浪浪山的生活更加窘迫。连续三年报考大王洞编制均告落榜,更因搞砸差事惨遭追杀,被迫踏上逃亡之路。正是在这走投无路的绝境中,一个荒诞计划应运而生:他拉上同样失意的蛤蟆精、被生活磨去棱角的黄鼠狼精和深度社恐的猩猩怪,组成草根取经团,假扮唐僧师徒踏上西行之路,试图通过取经成佛这看似唯一的上升通道改变命运。

但影片又一以贯之地继续书写着无名小妖的故事,融入了许多世俗生活元素,塑造了不少个性鲜明的角色。落寞的小猪妖在家人的鼓励下走上取经之路,与妈妈的互动感动了不少观众。公鸡画师颇具艺术家气质,甘愿“为五斗米折腰”,对客户言听计从,让不少被甲方“折磨”的打工人心有戚戚焉。土生土长的本地老鼠精白毛老鼠一身腱子肉,一看就是练家子,开口带点西北口音,成为全片唯一说话带方言的角色,令人耳目一新。此外,团队中的猩猩怪看似强壮高大,实则社恐,被迫山寨齐天大圣,却连一句“我是齐天大圣”都喊不出口。黄鼠狼是个典型话痨,一路上絮絮叨叨不断,却被迫担任沉默寡言的沙僧角色,只能靠拼命磨石头来强行闭嘴。这种为了工作“i人变e”“e人变i”的设定被不少人解读为职场对人的异化。影片不仅擅长用小妖怪们本身的性格及他们扮演的角色间的性格反差制造笑点,也利用了动物特点设计了诸如“温水煮青蛙”一类的谐音梗,着实令人捧腹。

小妖怪们的“假扮”行为不只带来了喜剧效果,更在解构经典、以古喻今中完成对现实的反思。不同于《西游记》原著中妖怪假扮多为考验取经人的设计,小妖怪们的假扮出于对世俗成功符号的想象。他们笃信,妖怪也能成佛,也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尽管当草根取经团满怀希望离开浪浪山后发现处处皆是浪浪山,当传统神话的光环被剥离,露出的是与浪浪山大王洞如出一辙的职场逻辑,例如影片中的掳掠童男童女的黄眉怪作恶多端,被小妖怪们合力打败后却未受惩罚,因为黄眉怪还能为真正的取经团队所用,而西天取经不过是神仙体系中的一份更大的工作,但当四只小妖使出“一辈子只能用一次”的绝招挺身而出、耗尽毕生修为对抗强权之时,这种勇气不可谓不燃。他们没有选择以取经人的名义降妖除魔,而是以自我的血肉之躯践行取经精神的本质,得到了村民们自发建庙供奉的认可。恩从善念起,德自好心来。在小妖怪们为真善美牺牲修为,却未能留下名字就变回动物的戏剧冲突与遗憾悲壮中,影片实现了对英雄主义最朴素的重新定义:真正的崇高,源于无名者的本心善念。

此外,超600人的制作团队精细打磨1800多组镜头、制作2000多张场景图、近200套造型设计,国风写意的绘画方式让山峦、村落尽显中国传统美学底蕴,甚至还原了太原市晋祠水镜台、大同古城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善化寺普贤阁、浑源永安寺等山西古建筑,足见影片的用心程度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影片之外,《中国奇谭》七大短片与《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经典角色齐聚贺图,为身披降妖除魔披风的无名小妖摇旗呐喊,宣发细节尽显平民化叙事潮流。

小妖怪们的西行之旅之所以能打动人,或许正是因为影片敢于呈现“无名之辈”们的生活琐碎、职业困顿,旗帜鲜明地讽刺无意义的内卷,以及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对生活意义的浪漫回应。浪浪山外有什么?或许山外依然群山连绵,但影片给出了充满希望的答案:每个持守善念、勇敢出发的灵魂,都能在精神的高地上跨越自己的那座山。

(苏群超)

标签:
责编: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