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转角遇见运动场
2025-08-11 07:25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鹿琳  
1

有的“城市地标”是从居民的生活中“长”出来的。比如,那些从“金角银边”闲置地变身而来的运动场。

家门口就能“挥汗如雨”,这样的城市才真的“宜居”。

网球场内,爱好者们挥拍如风,身影交错;不远处的儿童游乐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87日傍晚6时许,南京江心洲E³ PARK体育公园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运动晚高峰。几乎同一时刻,在栖霞区马群广场一角,一片标准的篮球半场上,一场激烈的对抗赛激战正酣。

这些由闲置地焕新而来的运动场人气持续走高。

近两年,南京在城市更新中大量盘活城市绿地、闲置地、边角地等金角银边”,“见缝插针嵌入体育场地设施,将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落实在家门口的运动场,推动越来越多居民爱上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居民矫健的运动身姿与体育场地的活力时尚成为城市的美丽风景。

近日,《南京观察》记者实地探访这些身边的运动场,探寻闲置空地蝶变运动热土背后的故事。

闲置空地焕发新生

长河落日,江风吹拂,在绿树环绕的真草球场上酣畅淋漓地踢一场足球——这样的体验,即将在南京江心洲成为现实。

江心洲南北长约12公里,E³ PARK体育公园位于岛北。为方便岛南居民运动休闲,我们规划新建一座体育公园,江心洲大桥下的空间也将充分利用起来。近日,江苏南京生态科技岛经开区管委会企业服务部主要负责人向记者分享了这一最新规划。

伴随城市路网快速发展,大量桥下空间应运而生。以往,这些灰色空间或被闲置,或用于停车,普遍存在利用率低、可达性差、与环境不协调等问题,甚至沦为城市景观的伤疤和管理盲区。

繁忙的交通缝隙即将变身运动的舞台。正在推进的江心洲南岛F4 PARK体育公园,将利用闲置空地及绿地建设311人制足球场和17人制足球场,江心洲大桥下约1.8万平方米的区域也将被精心打造,拟建设5片网球场和1.5片篮球场,为市民提供更多元的运动选择。

桥下空间焕新折射南京城市空间利用走向精细化。近年来,南京见缝插针持续将体育场地设施入市民日常生活,闲置空地、桥下空间、街角旮旯等曾被忽视的城市边角料悄然蝶变,转角遇见运动场的生活惊喜处处可见——

公园绿地出运动场。夕阳西下,暑气渐消,玄武湖畔的青奥博爱之都篮球公园内,奔跑跳跃的身影挥汗如雨。这片仅1300平方米的袖珍空间,过去只是玄武湖公园一处水泥地与荒草混杂的边角料。南京紫金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接手后,顺应地形,将其巧妙打造成一颗运动心脏

产业园区出健身乐园。走进位于建邺高新区的西城夜未央运动街区,工业风的集装箱建筑整齐排列,彩色涂鸦墙在霓虹映照下格外醒目。记者探访当日,恰逢苏交科集团足球社团开展活动,足球爱好者孙大臣和队友们正准备热身上场。眼前这片活力四射的运动乐园,曾是一块因交通干扰而长期闲置的难题地块。建邺区通过规划,以一条荧光跑道贯穿其中,并植入运动场地和商业配套,成功串联起一个开放式活力街区。

社区周边开辟出一方方活力空间。在江宁区禄口街道白云路社区,曾经的建筑垃圾堆放点焕然一新,平整的塑胶场地上建起篮球场、羽毛球场,惠及周边约4万居民;雨花台区富力尚悦居小区门口原有的三片废弃篮球场改造升级为了灯光球场;秦淮区越城天地绿地公园专门设置了滑板区、沿河骑行道……走出家门就能找到运动场,正成为越来越多南京市民的日常体验。

国际发达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居民健身需求与人均GDP或居民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当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健身需求将进入爆发性增长阶段,我国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加速了这一阶段的到来。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详规处负责人介绍,去年起,南京定期梳理城市空闲地、边角地、路桥附属用地等可用资源,形成健身设施建设用地目录清单。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南京以见缝插针方式新改建球类场地达41片。

限制中精雕细琢

与大型体育设施提前规划的白纸作画模式不同,将体育设施入城市的金角银边,本质是在城市建成区复杂限制下进行的一场空间优化与功能适配,这对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创新巧思提出了极高要求。

江心洲E³ PARK体育公园的“网红”网球场,正是这种巧思的生动体现。“南京惊现紫罗兰网球场,仙女打球自带滤镜”“江风吹拂下打一场薰衣草紫的网球,包出片”……自开园以来,其凭借与巴黎奥运会跑道同款的浪漫紫色惊艳出圈,社交媒体上热度居高不下。

鲜为人知的是,这片“网红紫”的诞生过程充满挑战。建设方与地方政府在专业要求与实际诉求间进行了深度磨合——从选择大气美观的开合顶还是轻盈简洁的山型顶,到确定场地采用纯色还是植入图案,再到决定场地位置放在公园中间还是一侧,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

承担该公园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江苏苏体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鹿姗姗坦言:“地方更关注市民来健身的意愿、航拍视角的整体效果与‘出圈’的潜力,而我必须优先保障运动功能的专业性和良好的运动体验,这是以运动者和裁判员为‘第一视角’的考量。”

除了理念碰撞,项目还面临诸多实际困难。在江心洲独特的江岛地质条件下建设体育公园,需要协调规资、城建等多个职能部门。难能可贵的是,市区各部门通力协作,建邺区也充分尊重建设方和运营方的专业意见,秉持“求同存异”原则,经过反复论证与方案调整,最终将“人民城市”的理念精准融入公园的每一处设计细节。

这种在限制中追求卓越的精雕细琢,是南京嵌入式体育设施的普遍特质——

青奥博爱之都篮球公园的设计迭代了数十稿。南京紫金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方磊介绍,该地块扼守玄武湖景区至金陵style街区要道,人流密集且外地游客多,设计团队需在有限空间内兼顾运动功能、城市美观与南京特色。最终的暖色调爱心造型,中间部分稳稳托起标准篮球场,呼应南京博爱之都的城市精神;延伸扇形区则高效嵌入更衣室与商业配套。

字的精髓在于对微小空间的极致利用。南京市规资局梳理的嵌入式健身设施建设用地目录清单显示,可用地块普遍规模有限,最小仅千余平方米。面对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挑战,南京各区积极创新,例如,兴隆街道月安社区在场地条件严苛受限的情况下,灵活建设三人制篮球场,精准满足了居民就近健身的迫切需求。

为系统性指导此类建设,南京市体育局、市建委携手江苏苏体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创新编制了《城市更新体育设施建设指引》——这是全国首个为更好地落实城市更新政策而配套编制的体育设施建设方法指导。该指引综合考虑合规性、安全性、效率性、适宜性、景观性等多重因素,集合体育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实践经验,为城市更新中释放的各类潜在空间,提供了清晰、直观的“体育设施建设说明书”。

享受家门口的运动快乐

好家伙,我们全省才一个奥体,你们江苏连小县城都有?火爆出圈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意外揭开了江苏深厚的体育基础设施家底,让全国网友惊叹不已。

13个设区市全部高标准配置了大型体育中心,这份标配在省内早就习以为常。早在2008年,江苏便启动公共体育设施新四个一”工程,要求每个设区市建成一个约5000座席的体育馆、一个约30000座席的塑胶跑道标准体育场、一个含游泳馆的体育中心和一个5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中心。具体到南京,每个区域板块都已拥有自己的全民健身中心。

大型体育设施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它们不仅是政府完善区域配套、提升土地价值的重大投资,更是发展决心与城市形象的象征。以南京奥体中心为例,其建设以十运会为契机,有力撬动了整个河西新城的崛起,使之成为展现南京现代化、国际化形象的核心区域。

伴随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南京的大型体育设施已基本饱和,当下更需要紧扣市民多元运动需求,通过见缝插针完善十分钟健身圈,让运动真正触手可及、快乐健身就在家门口。南京市体育局群体处主要负责人介绍,在人口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南京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仍在稳步提升,这背后是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从追求大而全转向注重小而美的普惠均等,实现大型体育设施与家门口嵌入式场地的互补发展。 运动场地小型化、社区化、智能化正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

该负责人认为,嵌入式建设模式在不额外占用土地资源的情况下显著扩充体育设施供给,为市民创造更丰富的健身与休闲机会。此外,通过科学规划设施布局,既能优化城市体育资源配置,又极大提升了居民使用的便捷性,精准响应了大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需求。

今年,南京市发展改革委、南京市体育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管理强基础提质效行动方案》,明确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等增设健身场地设施或永久性健身设施的,符合安全要求及相关技术规定,免予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南京还将探索出台建设用地混合兼容的正负面清单及配套政策,推动土地复合利用。

探访这些被激活的金角银边,记者最直观的感受是人气旺。江心洲E³ PARK体育公园工作日日均客流约1500人次,双休日轻松突破2000人大关;西城夜未央运动街区的大蓝鲸网球馆,即便四片场地全开,晚7时至10时黄金时段也持续满场。得益于政府补贴,南京全民健身场馆普遍设有低收费或免费时段,进一步降低了参与门槛。

全民健身的收益是立体

在体育产业领域,除NBA等顶级赛事,无论是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还是赛事活动的承办,往往面临投入大、产出低、回收难的困境。南京为何高度重视嵌入式体育设施场地的建设?

多位受访人员表示,全民健身的长期价值不能简单用经济账单来衡量。其带来的收益是立体的,已经超越体育本身,呈现出价值外溢和转移。

这种立体收益体现于城市品质与活力的提升。即将开建的江心洲南岛F4 PARK体育公园以江岛森林为理念,球场掩映于林间,与长江、落日、桥畔融为一体,兼具运动功能与独特的景观价值,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游客观光打卡的公共空间。其吸引力也将直接带动文旅消费,形成文体旅融合发展的良性互动与价值叠加。

体育设施正成为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的强力磁石。以距北京城区60余公里的怀柔区发展为例,2017年,该区将满足高知人群需求的体育设施建设作为核心课题,成功吸引了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入驻。同样在南京,胜科国际永续中心因江心洲E³ PARK体育公园的建成投用,载体出租率直线上升;西城夜未央运动街区则已成为建邺高新区白领下班后运动社交、释放压力的热门场所。

全民健身更直接关乎人民健康与国家医保负担。鹿姗姗介绍,日本有研究数据显示,在运动健身中每投入1元钱,可在医疗支出中减少78元,尤其对预防和改善心脏、代谢类等慢性病效果显著。完善身边的健身设施,能减轻国家医保体系的长期压力,提升国民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这是一笔关乎国计民生的长远健康投资

星罗棋布的嵌入式体育场地,特别是社区级的设施,已成为激活社区、凝聚邻里的重要平台。它们为不同年龄层居民提供了公共交往空间,有效打破了现代都市的陌生人社会隔阂,重建了邻里互动网络。这种基于共同活动和兴趣的社区融合,是构建和谐、有归属感社会的基础,其产生的社会资本价值难以量化但至关重要。

城市的核心是人,人的活力就是城市的生命力。当越来越多市民在家门口找到运动乐趣,当越来越多的闲置空间转化为活力场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组组亮眼数据,更是一座城市跳动的脉搏。

南京以一场关于空间的价值重塑,生动诠释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鹿琳 实习生 费畅

标签:
责编: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