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级萌新们,你们可能进入了假“新生群”!
2025-08-10 22:35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程晓琳  
1

交汇点讯 开学时间临近,近日,多所高校发布紧急声明称,学校在小红书、抖音、微信等主流社交平台及通信工具中排查发现,一批未经校方授权的自媒体账号及社交群组正以学校名义开展活动。这些账号擅自使用学校名称、校徽等标识发布信息,部分内容存在不实误导、隐私侵犯等问题,已对师生权益及学校声誉构成潜在威胁。

据连云港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核查通报,此次发现的违规账号类型多样,涵盖校园生活、新生服务、家长交流等多个场景。学校从未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开设“连云港师范学院2025新生交流群”“连云港师范学院学长/学姐”“连云港师范学院百事通”“连云港师范学院小灵通(表白墙)”“连师范功能墙”“连云港师范学院小助手”“连云港师范学院百事通”“连云港师范学院万能墙(新生答疑)”“连云港师范学院新生咨询处”“连师范校园生活圈”“连云港师范学院某学长/学姐”,以及关联学校的各类“表白墙”“校园墙”“校园集市”“万能墙”“微校园”“百事通”“小灵通”等账号。同时,除学校设立的官方QQ群之外的群聊,其运营管理与学校无任何关联。

更值得警惕的是新生群体成为主要目标。有学校通报,一些以“新生群”“新生家长群”命名的QQ群、微信群,通过虚假招生咨询、入学指南等内容诱导新生加入。这些群组管理员多为校外人员,获取学生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规定,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学校书面授权,擅自使用学校名称、校徽、标志性建筑等标识,或冒用学校名义发布不实信息、开展虚假活动以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已构成对学校合法权益的严重侵犯,学校将保留追究相关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记者梳理发现,这些假冒账号带来的风险呈多元化态势。在信息安全层面,一些群组要求入群者填写包含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的“新生登记表”,导致个人信息大规模泄露;在内容误导方面,部分账号发布的“宿舍分配规则”“奖学金评定标准”等信息与校方实际政策严重不符。如某“高校宿舍指南”视频宣称“研究生宿舍均为单人配置”,引发新生误解,实际该校研究生宿舍以2到4人间为主。此类不实信息导致大量学生向招生办咨询核实,增加了校方工作负担。

更严重的是对学校声誉的损害。有家长反映,某假冒“家长群”管理员以“学校合作单位”名义,向家长推销价格高昂的“入学被褥套装”“校园电话卡”,却宣称为“校方指定用品”,引发家长投诉。

不只是高校,中小学也存在类似诈骗手段。近日,北京某中学为方便高一新生家长沟通,将官方QQ群二维码印在入学手册上随录取通知书寄出。不料,骗子趁机混入群内:由于入群未设置审核环节,骗子使用了与“群主”“管理员”相同头像,在清晨5点多冒充“群主老师”发布通知,要求缴纳“资料费、复印费”共495元,并附上支付二维码,还让家长备注学生姓名、截图接龙。流程看似正规,数额不大,导致9名家长在40分钟内扫码支付,共被骗4000余元。骗子甚至将已缴费家长拉入小群企图进一步诈骗。

针对此次事件,各高校已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为保障新生权益,不少特别升级了官方迎新服务体系:在微信公众号开设“新生服务大厅”专区,集成宿舍分配查询、报到流程指南、官方群聊入口等功能;组建由辅导员、高年级学生组成的“迎新志愿服务队”,通过官方渠道提供一对一咨询;在校园网首页显著位置公示所有官方认证账号名单及鉴别方法,包括账号主体认证信息、专属防伪标识等。

开学季是校园类诈骗高发期,新生及家长需掌握科学鉴别方法。首先查看账号认证信息,高校官方账号通常会有“官方”标识,主体认证为学校全称;其次核实信息来源,重要通知应以学校官网、官方公众号发布为准,切勿轻信非认证渠道的“内部消息”;最后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任何索要银行卡密码、身份证号的行为都需高度警惕,可直接联系学校相关部门核实。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标签:
责编:李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