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卷”热点追痛点!江苏科技创业大赛用这些“硬实力”圈粉
2025-08-10 14:49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胡安静  
1

8月7日—8日,第十三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赛在盐城火热开赛。比赛现场竞争激烈,而参赛项目对产业热点的冷静洞察、对技术攻坚的专注深耕,以及全情投入的创业热情,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国外拖拉机再贵也有人买,是因为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赛后采访中,皓迪(江苏)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迎军依然难掩兴奋。他带来的“超大马力全动力换挡智能拖拉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初创企业组第一名的成绩晋级总决赛。

长期以来,国内拖拉机多采用老式换挡系统,换挡时必须踩下离合器。当拖拉机挂载沉重农具作业时,一旦踩下离合器,拖拉机就会因负载过大瞬间停摆,农机手不得不抬起农具倒车换挡再重新起步。这种操作不仅效率低,遇到积水、土块等复杂地形时,无法灵活换挡的拖拉机还极易陷入困境。深耕农机与工程机械行业30年的张迎军,对这一痛点再熟悉不过。

张迎军和团队研发的全动力换挡技术彻底破解了这一难题。该技术通过电控液压系统精准控制离合器,实现了“上一挡未脱开,下一挡已准备结合”的无缝切换,不切断动力就可以完成换挡。对于300多马力的大型拖拉机而言,这项技术能使其每天多耕近100亩地,同时节省1000元左右燃油成本。“性能对标国际、价格直接腰斩。”张迎军语气笃定地说,这正是这款国产拖拉机的核心竞争力。

2024年,张迎军带领研发团队扎根扬州。目前,皓迪智能的样机已吸引众多海外客户关注,订单意向接踵而至,但扩大产能急需资金注入。张迎军希望能够获得产业资本的注入。“农业是国家战略安全的根基,农机是守护根基的利器。” 在他眼中,当汽车、手机等产品都能比肩国外水平时,“农机的发展没有理由落后!”

在机器人赛道火热的当下,无锡灵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却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专注于机器人“手”——末端执行器的研发与制造。这款看似简单的核心部件,不仅打破了大负载场景的技术瓶颈,更承载着工业机器人从“能干活” 到“干重活”的进阶使命。

“自由度与负载是对矛盾体。”无锡灵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智佳介绍,一些机器人手能做到高自由度,但负载往往只有几公斤;而灵掌研发的机器人手能轻松抓取15公斤以上重物,最高可达数十公斤,这一负载能力在国内同类产品中表现突出。目前,已有订单交付客户,其中还包括美元结算订单,充分印证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机器人产业分工明确,我们专注‘手’的执行。”李智佳表示,这种专业化定位让团队更加聚焦于生产力提升的 “最后一公里”。参加创业大赛,对灵掌而言既是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是促进机器人产业生态完善的一次助力。“我们不仅在做一款产品,更想填补本地产业链的空白。”从工业车间的沉重抓取到家庭场景的灵巧服务,在李智佳看来,机器人手的进化之路,是中国机器人产业从技术追赶到场景落地的生动缩影。

清川(南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同样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总决赛。作为一家专注于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的企业,清川智能在工业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两大赛道均有布局。尽管身处热力十足的产业赛道,但企业表现出的极致专注度,让人看到细分领域的创新力量。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企业主攻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和控制器三大核心部件,并创新性地推进一体化架构;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则聚焦关节部件研发。未来,企业还将拓展至机器人“小脑”等更多核心部件领域。

“头部企业多自产自用核心零部件,而我们专注于为机器人本体厂家提供配套服务,不涉足本体制造。”清川(南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习文介绍,这种差异化路线让企业形成了“产品全、对手少”的竞争格局,既避免了与行业巨头的直接竞争,又能集中资源深耕核心零部件技术。在他看来,企业只需踏实做好产品,依托内在成长力就能实现稳步发展。

从农机装备的技术突围,到机器人核心部件的精准突破,第十三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赛上,一个个创新项目不仅展现着江苏创业者的硬核实力,更勾勒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向“智”而行、由新而兴的清晰路径。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

标签:
责编:李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