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8月8日、9日,南通更俗剧院好不热闹。2025年江苏省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评选暨惠民演出(小戏小品专场)在这里连演两天。场上,鸣鼓击锣,氍毹擅场;场下,热情的观众把巴掌拍得震天响。

南通更俗剧院原名更俗剧场,由张謇采纳欧阳予倩提议而修建,名称取“除旧布新、移风易俗”之意,曾邀请梅兰芳、欧阳予倩等70余位京剧名家在此联袂演出,被誉为“中国近代戏剧史上的重要舞台”。
此次文华奖评选期间举办的惠民演出,汇聚了全省文艺工作者近十年来创作的优秀艺术作品,展现了江苏文艺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繁荣气象。小戏小品专场中,淮剧、锡剧、昆剧、扬剧、淮海戏、小品6大剧种14部作品好戏连台,创演单位来自市县两级,有着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天然优势。
好戏开场喽!盐城市淮剧团带来的淮剧小戏《赶脚》,是淮剧传统剧目《孝灯记》中最经典的一折,讲述一对眷侣历经坎坷阖家团圆的故事,淮剧高亢激越、悲怆炽热、质朴粗犷的艺术特色显露无遗。镇江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和镇江市艺术剧院联合创演的扬剧小戏《水火相容》,讲述村主任用智慧化解水婶、火叔两家面店老板多年矛盾的故事,锅盖面、肴肉等镇江美食“香”飘剧场。

剧场是一个时代浓缩的舞台。南京市话剧团带来的小品《背影》中,一位母亲在全国消防日这一天为“消防英雄”儿子祭奠,忆起曾经与儿子生活的画面,悲痛地想象儿子遇难的危险场景。
“我们不能忘记英雄身后的那一个又一个孤独凄凉的背影,从亲情、友情等角度切入英雄的故事,也许能使人们更深刻地树立珍爱生命、全民消防的意识。”《背影》导演史田林说。该剧创排过程中,主创团队力图在有限时间内最大化融合影像、台词、音乐、字幕和调度,产生“悲欣交集”的戏剧力量。在史田林看来,像小剧场锡剧、小品这样的舞台形式创作周期相对较短、成本较低,符合部分年轻观众快速接收讯息、故事的习惯,“同时借助戏剧独特的美育功能,将故事转化成可供想象的符号,让观众去看、去听、去想”。

此次小戏小品专场中,无锡市锡剧院带来了《明天我就嫁给你》《梵王宫·挂画》两部作品。《明天我就嫁给你》聚焦农村彩礼这一热点话题,打工仔张勇和女友柳莺约好回村见了准丈母娘就去领结婚证。渐近家门,张勇愈发紧张,想到自己拿不出足够的彩礼,心中忐忑万分。一幕轻喜剧由此展开。
“结婚是件高兴事儿,所以我们在戏曲表达上也尽量追求清新、幽默的风格,尽可能地突出都市气息,展现现代年轻人对生活、对未来的思考,就像女主柳莺最后唱出的当代女性宣言——‘谁说结婚要豪车,共享单车适意行;谁说结婚要多彩礼,幸福要靠双手来打拼’。”导演余唯盼笑着说。

《梵王宫·挂画》是无锡市锡剧院根据梁少琴表演的秦腔《挂画》移植改编的作品。故事讲述了元代洛阳万户侯耶律寿之妹耶律含嫣与民间英雄花云之间的爱情故事。
“《挂画》属于做工戏,‘椅子功’要求演员在椅子上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如单脚站立、跳跃、旋转,还要时刻保持椅子的平衡。‘手绢花’需要根据人物剧情演出层次,最好不要出现失误,所以我有时候边看电视都会边转花。”1997年出生的锡剧演员李梦恒说。作为1.72米的大高个,要塑造叶含嫣这个娇俏灵动的角色对她来说殊为不易,“并且,锡剧版《挂画》不同于别的剧种,锡剧以唱见长,在完成大幅度的动作同时还要展现唱的稳定性,所以《挂画》是一个特别能体现演员全面性的传统戏”。

涟水县文化艺术中心(涟水县淮剧团)创造了蜚声艺坛的“涟水现象”。这一次,该团带来淮剧小戏《我的亲家管得宽》,将热辣滚烫的乡村新事搬到舞台上。苏北乡下旗杆村,几十年多管闲事的“管得宽”当上了村创建文明村庄领导小组副组长。“拾到鸡毛当令箭”的他上任伊始,就管起了亲家母在楼上养鸡的问题,围绕禁鸡、藏鸡、闻鸡、辨鸡、找鸡、捉鸡,展开了一波又一波的喜剧冲突……
“这台小戏我们已经演了近百场,可以说长演不衰,无论是参加‘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还是日常送戏下乡,老百姓都特别喜欢。”涟水县淮剧团团长翟永军说。他骄傲地说,《我的亲家管得宽》不仅荣获江苏省第五届戏剧小戏小品展演优秀剧目奖,还摘下了“中华颂”全国第十四届戏剧小戏小品大赛最佳剧目。
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创演的昆剧小戏《邯郸记·生寤》,则用六百岁昆曲的至雅之音征服了全场。
《邯郸记》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以黄粱一梦喻人生浮华。“《生寤》一折中,80多岁的卢生娶了20多个姬妾,不知满足的他还向圣上讨求恩赏,给自己的儿子们安排仕途,梦醒后卢生终于顿悟。”苏州昆剧院副院长周雪峰说。
《邯郸记》前半场,周雪峰要演耄耋之年的卢生,运用老生行当中“老外”的演法,表现角色垂暮之年的沧桑之态。后半部分卢生黄粱梦醒时,他又变成30岁的穷酸书生,声音、形体都要转换过来,还要塑造出角色历经大起大落后的苍凉感悟。“这场戏的张力相当之大,能给观众带来历久弥新的启迪。”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