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400多年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如何与新时代“和合共生”?
2025-08-09 10:13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范杰逊  
1

一进杨柳青镇玉成号年画坊,鼻尖就能闻到淡淡的木香与颜料味。长案上摊开着木板,雕刻刀细细摩挲着纹路,落下的木屑在灯光下闪着金色的光。墙上挂着一排排色彩饱满的年画——胖娃娃抱鲤鱼、仕女观花、麒麟送子……笑意与吉祥在画面中流淌,仿佛能听见岁月深处的爆竹声。近日,“何以中国 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天津西青区杨柳青古镇,探寻非遗如何长青,如何与新时代“合和共生”。

杨柳青古镇夜景
杨柳青镇玉成号年画坊

杨柳青木版年画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发端于天津西郊的杨柳青镇,这里依傍京杭大运河,商贸繁盛,文化汇聚。到了清代康乾盛世,镇上的年画作坊多达上百家,印制的年画色彩明丽、构图饱满、寓意吉祥,与江南的桃花坞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匠人在工作中

与单纯的木刻版画不同,杨柳青年画采用“彩绘为主、木版为辅”的独特工艺——先用雕版印出轮廓,再由画师手工着色。这种“半印半画”的技法,使每幅年画都带着细腻的温度和独一无二的神韵。题材涵盖吉祥图案、民间故事、历史典故,其中“胖娃娃抱鲤鱼”几乎成了家家户户的春节标配。2006年,它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入新的保护与传承阶段。

玉成号年画坊的第七代传承人张宏

“非遗不能只躺在博物馆里,得活在日常生活中。”玉成号年画坊的第七代传承人张宏向记者介绍着她的版画创新作品。

“胖娃娃夜灯”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她深知,守着老样子会让年画被边缘化,于是她以“母版”“母元素”为根基,把年轻人喜欢的潮流符号融进古老画面。比如,在她设计的夜灯上,“胖娃娃”不再抱着鲤鱼,而是换成了石榴和莲花——石榴寓意多子多福,更象征着“团结”;莲花象征清雅高洁,更象征着“清廉”,整体造型也更符合现代审美。这些小小的改动,让年画有了新故事,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驻足。

张宏还爱折腾跨界,她和品牌做联名,把年画变成帆布包、丝巾、手机壳;给品牌量身设计形象,让年画里的角色走进动漫短片,变成会说话、有表情的“潮”人物。

在张宏的工作室,游客不仅能看见艺人蘸着颜料在木板上细细描绘,还能亲手参与——拓印、上色,体验一把“制画人”的成就感。她笑着说:“只有亲手做过,才会记得这种温度。”这种互动,让年画不再只是被观赏的展品,而成了可以参与、可以拥有的生活一部分。

杨柳青木版年画能走到今天,“守正”是根——保留木板雕刻、手工彩绘、吉祥寓意这些核心技艺与精神;“创新”是魂——跨界、文创、数字化、国际化,不断突破边界,让它与当代人对话。

如今,它已不仅是春节的喜庆符号,更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符号——既是长辈记忆中的年味,也是年轻人书桌上的艺术摆件、墙上的装饰画。

四百多年风雨兼程,杨柳青木版年画始终在变,也始终不变。它的色彩依旧明丽,笑意依旧真切,从运河边的小作坊走到世界舞台,把一份祝福、一份美好,送进了无数人的生活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范杰逊

标签:
责编:陈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