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苏各设区市陆续公布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北京西路瞭望”进行了梳理,先来看看5个万亿之城的“期中答卷”。

具体看,上半年,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79.18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20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851.73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6221.25亿元,增长5.8%。
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02.35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3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5753.10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7176.87亿元,增长5.2%。
无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35.15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09亿元,同比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3592.43亿元,同比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4093.63亿元,同比增长5.1%。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分别为0.6%、46.5%、52.9%。
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79.13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26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446.25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2576.62亿元,增长7.0%。
南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81.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8.4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128.1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3244.7亿元,增长6.1%。
总体看,5个万亿城市GDP增速均在5%以上,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
工业稳则经济稳。纵览数据,上半年5个万亿城市非常突出的一个经济运行特点,是工业保持较好的增长,工业向新提质、向绿转型、向智发力趋势凸显。
譬如,南京,前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37个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81.1%。绿色、智能产品产量增势亮眼,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45.0%、22.1%、44.2%。
工业方面的投资也表现不俗。上半年南京工业投资增长14.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0.8%,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24.3%、84.5%、48.4%。
上半年,苏州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3393.6亿元,同比增长4.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重点行业电子信息业产值增长7.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3%,两大行业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192.1亿元,同比增长6.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6.4%,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上半年苏州工业投资完成1173.5亿元,增长14.7%,已连续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电子信息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重点行业投资增速均超20%。
再看无锡,以电子行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成为工业增长“火车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电子行业增速高达16%,集成电路圆片、传感器产量分别增长10.7%和40.4%。投资方面,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3%,尤其是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9.7%,创新动能持续积蓄。
上半年,常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新能源领域规上工业企业开票销售超4700亿元、增长9.4%;常州新能源整车产量超过39.1万辆,增长突破42.3%;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集群产值实现超10%的增长,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度超100%。
上半年,南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个百分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加值增长9.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7.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个百分点。

(二)
5城上半年的经济表现中,服务业和消费的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也是一大亮点。
上半年,南京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5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7.6%、7.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7.3%,其中受“苏超”等体育赛事带动,体育业营业收入增长19.3%。
消费端,“以旧换新”等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上半年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84.22亿元,增长5.3%,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4.1%、26.9%、27.7%。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上涨68.9%。
1—5月苏州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594.8亿元,同比增长9.5%。重点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5%和10.3%。
与之呼应的是苏州市场消费提振。上半年苏州接待国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初步分别增长12.5%和11.0%。政策带动下,限额以上单位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分别增长26.6%、63.6%。
今年前5月,无锡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022.54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教育、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实现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31.2%、17.4%、16.4%。
上半年,无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8.06亿元,同比增长4.7%。在“国补大礼包”和各种“购物节”的补贴力度下,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日用品类、通讯器材类等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7.5%、15.3%、12.6%。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9%,其中,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63.1%。
上半年,常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3.7亿元,同比增长3.7%。文体用品消费快速增长,限额以上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行业零售额增长25.5%;限额以上智能手机、智能家电、计算机及配套产品零售额增长51.1%。
今年前5月,南通服务业持续增长,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569.8亿元,同比增长16.0%。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增势良好,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417.2亿元,增长19.3%。货物运输、通用航空生产、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分别增长19.9%、27.7%。
消费方面,南通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3.7亿元,同比增长2.6%。限额以上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0.2%和14.0%,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9.4%、39.5%、24.3%、56.9%。

(三)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多地外贸保持较强韧性。
作为开放大市,苏州开展“百团千企出海”等专项行动,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模式,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上半年实现外贸进出口12958.8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增长5.7%,其中出口总额8187.1亿元,增长7.7%;进口总额4771.7亿元,增长2.5%。
无锡外贸交出亮眼答卷:上半年,进出口总值达3886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出口总值2684.98亿元,同比增长13.5%;进口总值1200.98亿元,同比下降4.9%。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2124.23亿元,同比增长0.6%;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1436.76亿元,同比增长15.6%。从主要产品看,机电产品出口1953.19亿元,同比增长18.6%;集成电路出口487.26亿元,同比增长38.7%。
常州上半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790.3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出口总额1456.2亿元,增长16.3%;进口总额334.1亿元,增长2.5%。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4.3%,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85.2%。从贸易主体看,私营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实现进出口增长25.1%,占全市进出口的比重为62.6%。
上半年南通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99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增速位居全省首位。其中,出口1332.2亿元,增长19.7%;进口666.3亿元。高技术产品成为南通出口新增长点,船舶、电线电缆、集成电路等产品出口增幅显著,分别达到177.4%、321.3%和29.7%。
整合 | 胡兰兰
素材 | 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