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8月7日,无锡梅里古镇迎来“非遗焕新 青春同行——苏港澳台青年非遗传承保护活动”苏港澳台青年代表团。青年们在此深入体验吴地文化的独特魅力,开启一段难忘的非遗探索之旅。

苏港澳台青年首先来到梅村二胡产业园,这里不仅是梅村二胡制作的中心,也是二胡文化的展示窗口。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下,青年们观看了二胡的制作过程,如鞔制蟒皮、二胡组装等,从选材到成品,这些加工环节展现了传二胡制作统工艺的精细与复杂。随后,他们现场聆听二胡独奏《无锡》,在余韵悠长的音乐声中感受了这一传统乐器的独特音色。

“亲历二胡制作过程,亲眼看见一块木材蜕变为音色浑厚的乐器,方知何为‘器以载道’。每一个制作环节均彰显‘匠人精神’的传统智慧,其精湛工艺与创新精神令我深感震撼。此次参访深化了我对中华音乐文化遗产的认知:二胡一根丝弦通古今,正是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澳门城市大学青年谭浩熙由衷赞道。

随后,代表团一行前往梅里遗址博物馆。在这里,他们深入了解了“泰伯奔吴”的历史故事——这一承载着吴地文化根源的古老传说,为梅里地区的历史文脉勾勒出浓墨重彩的底色。馆内琳琅满目的文物陈列与详尽专业的解说导览,犹如一把把钥匙,引领青年们逐步揭开吴地文化起源与发展的神秘面纱。大家时而驻足凝视青铜器上的斑驳纹路,时而低头记录陶器铭文的古老字符,纷纷掏出手机定格珍贵瞬间,探寻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记忆。香港理工大学青年闫雪婷表示:“还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仍存留在考古坑里的文物,感觉非常震撼,与百年前的时空好像有了交互。”

此外,青年们还体验了梅里的非遗美食,感受舌尖上独特的江南风情。而锡剧表演则为这次文化之旅增添了浓浓艺术气息。青年们被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和故事情节深深吸引,时而用手机记录下水袖翻飞的瞬间,时而在互动环节模仿起演员们的身段手势。这份从听觉、味觉到肢体感知的全方位体验,让吴地文化在青年们的记忆中留下立体的烙印。

在梅里古镇,青年们还体验了锡绣这一非遗技艺。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亲手尝试绣制,尽管只是简单的针法,却也让他们体会到了传统手工艺的不易与乐趣。

来自澳门城市大学的陈嘉媛表示:“能亲手触摸这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湛技艺,感觉非常荣幸。在大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基础针法,尝试将一根丝线分为四股和两股进行刺绣。当细密的针脚在绸缎上开出花朵,当手中的丝线逐渐构成一幅精美的图案时,我不仅惊叹于绣品的雅洁与细腻,更从一针一线中体会到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一天的活动,不仅让苏港澳台的青年对无锡的历史文化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加深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也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责任感。未来,他们将把在梅里古镇的所见所闻分享给更多的朋友,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片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土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郭博文/文 赵亚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