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英名|宝应柳堡镇:血铸“堡垒”名,歌咏“绿柳”情
2025-08-06 21:30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张韦  
1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盛夏的宝应柳堡镇,电影《柳堡的故事》主题曲《九九艳阳天》的旋律随风轻扬。这个由硝烟与柔情铸就的地方,今夏成了游客追寻红色记忆的热门地。这里正以“革命文物展陈+英雄故事演绎”的双轨模式,构建起沉浸式红色教育基地,让作为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柳堡,藏着的红色基因愈发鲜活可感。

时间拨回1944年3月,日寇在车桥战役惨败后,对宝应一带展开疯狂报复扫荡。宝应县委党史编修中心负责人介绍,当时柳堡群众正趁反“扫荡”间隙抢抓春耕,突获300余日伪军从临泽、王营、陶林等据点逼近,意图抢粮的紧急情报。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副乡长郑恒迁当机立断,迅速部署工作,确保群众安全转移、公粮一粒不丢。

随着日伪军枪声渐密,河边船只紧张转运。为了争取时间,柳堡乡民兵模范队队长夏存来、中队长夏存良命令夏存西等队员沿敌人进犯路线坚决阻击;郑恒迁则带人将重要物资紧急转运至“青纱帐”。西南方向很快枪声激烈,夏存西小组率先接火。敌军逼近村庄时,乡指导员与夏存来率领队员依托战壕猛烈射击;夏存良又派队员跨河袭扰,形成三面反击,打得敌方不敢冒进。激战中枪管发烫,队员们只得用尿液冷却后继续战斗。得知群众物资已安全转移后,夏存良才举枪连射发出撤退信号。

夏存良烈士

不幸的是,北侧队员转移时再遭截击,夏存良不幸被俘,遭敌人杀害。而队员夏存仲、夏心宏在子弹打光后被日寇围捕,最后被押至临泽杀害。当晚,队员四处打枪、掷手榴弹,迫使日伪军连夜从庄上撤走。这场悲壮战斗,三名烈士以无畏牺牲成功掩护了群众与物资。几天后,宝应县政府、夏集区委在柳堡乡为英勇牺牲的烈士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号召柳堡乡全体党员、模范队队员向牺牲的烈士学习,化悲痛为力量,坚决把抗日战争进行到底。

烽火中亦有温情流淌。同年,新四军一支部队进驻宝应柳堡驻训。时任团油印小报《战斗报》主编的胡石言到连队检查工作,天黑后由18岁的二连通讯组长徐金成护送返程。路上,徐金成轻声说起自己的心事:他在帮群众劳作时结识一位“长辫子姑娘”,虽未牵过手,情愫已悄悄生根,只是国难当头,他把这份念想藏在了心底。不久后,徐金成在丁蜀山战斗中牺牲。胡石言辗转想告知那位姑娘,却因信息太少未能如愿。这份未及绽放的爱恋与年轻的牺牲触动了他,于是提笔写下《柳堡的故事》这部小说,让主人公李进与二妹子在故事里延续这份情感。​

1957年,由小说改编的电影《柳堡的故事》上映,二妹子随之成为一代人的记忆符号。此后,纯真的二妹子成为时代情感象征。1959年,“柳堡二妹子”民兵班诞生,2014年扩编为连。60多年来,《九九艳阳天》的旋律在这片土地上从未停歇,而《柳堡的故事》的影响力历久弥新,柳堡人用实际行动延续着光荣传统,将这份融汇了英勇牺牲与纯真情感的红色精神,化作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韦

视频来源:宝应县融媒体中心

标签:
责编:韩然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