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开展了全省党政机关推进新能源汽车“十四五”评估。评估显示,2024年全省党政机关配备更新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公务用车的68.48%。其中,省级党政机关配备更新新能源汽车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新能源替代使公车费用持续下降的同时,带动一系列降低碳排放举措加速落地,全省公务出行“新能源优先”新常态正加速驶来。
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运行费节约近两成
近期,省级党政机关部分单位更新一批老旧车辆,更新的都是国产新能源汽车。2024年省级机关更新公务用车90.85%选择了新能源车。“节能减排,党政机关应当带头。2024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要点中,要求公务用车领域除特殊情况外,配备更新车辆原则采用新能源汽车。”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务用车管理处处长徐晓明说。

公车更新不选新能源已是“例外”。由此,去年底全省党政机关新能源汽车存量占所有公务用车比例已超过10%,较上一年度增加4.28%。
据统计,江苏省党政机关新能源汽车单车平均费用较燃油车节约18.07%。随着公车购置及运行费用持续收紧,国产新能源车性价比优势凸显,越来越多的单位更新车辆时选择新能源汽车。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通过选用新能源车作为比赛用车,举办全省司勤人员职业技能大赛等形式,推动公务用车驾驶员熟悉掌握新能源汽车驾驶和日常维护技能,提升节油节电意识。
信息化程度更高的新能源车,为精细化管理创造了条件。记者获悉,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公车处正在制定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信息化平台使用管理办法,强化全省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平台迭代升级力度,充分运用平台大数据分析功能,建立全成本管控和使用监管模型,进一步提升车辆使用绩效。
绿色出行配套“绿电”
7月24日,江苏首个针对公务用车维修保养全流程管理的地方标准在连云港施行,其中提出对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实施差异化维护的要求。“标准规定了新能源汽车日常维护8大类、21项作业项目及要求,为党政机关加强新能源汽车日常维护提供了技术参考。”连云港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务用车管理处处长苏骁说。
新能源替代加快,配套需跟上。比如,如何避免“公电私充”?泰州的办法是“一车一卡”。“参照燃油车管理经验,实行一车一卡、定车定卡管理,杜绝为私家车充电等违规现象发生。”泰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介绍,这套制度从电卡管理、台账记录、充电流程、报销手续等环节强化了管理。连云港则对定点停放的新能源车辆实行“一车一桩”管理,同时规定了在外充电等特殊情形的费用报销程序。

集中办公地充电是最常用场景,各地在配套设施建设上动足脑筋,拿出诸多降本便民举措。常州在要求使用财政性资金配备更新的公务用车一律采购新能源汽车的同时,把新能源公车替代与公共机构光伏改造结合起来。该市行政中心的“光储充放”一体化智能充电站,自发自用的同时,还将电容面向社会共享,解决了中心周边道路充电站电容不足问题。
常州武进区新能源公车已占比26.85%。4月份,区行政中心光储充一体化项目正式并网启用。这一政企共建项目不仅实现绿电直供,余电还可出售。“通过屋顶光伏与车位资源整合,利用面积约1.7万平方米,年发电量可满足区行政中心及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约四分之一年用电需求。”武进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车辆与节能科科员单晓文说,通过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党政机关共建设27个站点、358个充电桩,为公务用车新能源汽车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充电保障。
位于连云港市行政中心的苏北地区首座480千瓦超级充电站,既满足公车使用,也向社会共享,投用以来使用效率位居全国前列。
以市场化方式加快推广
武进区的新能源公车配比更高,重要原因是该区试行新能源汽车“编制内以租代购”的推广应用路径,明确执行公务的执法用车和事业单位用于综合执法的业务用车,不再更新配备燃油汽车。
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编制内以租代购”,降低车辆使用成本,提高基层公务出行保障效能。如淮安、盐城等地加大租赁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泰州在今年市级机关社会化车辆租赁协议供应商招标中加入新能源汽车保有率和使用率的评分项,以调动租车企业使用新能源汽车积极性。
行政导向和市场机制结合,党政机关新能源汽车配备比率稳步提升。记者了解到,新能源汽车正在快速迭代,公务用车新能源化大前提下,配备新能源车的品牌由用户按照公平公开原则选定,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迭代升级和用户体验双轮驱动。
也需看到,新能源汽车推广中还存在诸如车型选择面还不够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等问题。这些将在“十五五”期间党政机关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中统筹考虑和作出引导。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月飞 实习生 冯浩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