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超前即落后?“孩子暑期放假比上学还累”引发的思考
2025-08-01 22:30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李睿哲  
1

8月来临,意味着暑假半程已过,还有4周“神兽”就将归笼——对不少父母而言,孩子回校上学总比在家待着强,但一想到小孩进度未半的暑期作业,还未启动的新学期预习工程,以及永远不够花的时间,焦虑感难免冲上天灵盖,血压直坐“过山车”。

事实上,整个假期,很多父母远比孩子焦虑:7月暑假之初,家长焦虑的是怎样让领导批假、带娃外出去旅行,不能让孩子在“见多识广”这方面输给同龄人,还要考虑性价比;8月暑假之中,焦虑的是娃的学校暑期作业进展不快,担心若是始终在忙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时间去提升;8月中下旬暑假的“尾巴”,父母往往就该帮着孩子挑选新学期的教辅、催着孩子去预习了,“你不提前学,人家也不等你,到时一步慢、步步慢”……

笔者上述勾勒的内容,或许还不够细致。但有娃的父母不妨想想,是否有过或眼下正在经历这样一种过程?

于是,我们看到今年暑假,即便已经是“双减”实施后的第4年,以下情况仍旧不断——

在上海,暑假甫一过半,不少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家长已经急着要喊孩子冲刺了。从各大书店到电商平台,小一教辅书持续热卖。有的家长面对镜头表示:“我家女儿已经识得至少500个汉字。”还有家长称:“我家儿子不要说100以内加减法,就是简单的乘除法都会了。”书店里,还有训练孩子写200字以内小作文的书,也是编给一年级孩子学习的,对在幼儿园里尚未接触过学科教学的孩子,难度可想而知。

在杭州,暑假成为孩子集训、考级的密集时段,小升初的孩子尚未摸到初中课桌,已陷入课本与体能的“双重战场”:预习初中课程、20页书法练习、12公里远足训练……许多日程安排与开学无异,被一些家长戏称为“初一预备役”。甚至有家长坦言,自己一边上班,一边通过“家长助手”APP“遥控”孩子在家的一天……

家长的焦虑是孩子压力的来源,但很多家长的焦虑也不可谓没道理。在笔者随机访谈的5位家长中,有的家里孩子9月即将升入小学三年级,有的一个月后开学就是高二,他们虽然都认同应该利用暑期让孩子得到一定程度的喘息,不过实际操作绝大多数都变了形,谁也不敢对假期的利用“掉以轻心”。究其原因,5位家长的表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大环境就这样”“大家都在卷”“谁会把努力摆脸上”……其中4位家长更提到,“暑期时间长,是‘弯道超车’的机会”。剩下那位没提“弯道超车”的“80后”母亲讲:“我们不指望这个暑假过后孩子就能‘冒尖’,唯独有一点:别人做的,我们不落下就行。这个要求应该不高。”

别人做的就要去做,这个要求是否合理笔者不便评判。但可以肯定,如果换成用人单位领导对这位母亲说,“但凡同行做到的我们就要去做”,估计会给她带来压力、招致她的反感。那么同理,孩子或许也不认同,但不一定反驳长辈。

归根结底,解决教育问题,就是解决人的问题。暑假虽说是供孩子休息调整的窗口期,但在很多家庭里,年复一年的假期却从未真正起到这一作用,而是把平日上学时同学之间“看得见”的比拼,转化为彼此“看不见”的较量——试想,前文所述案例中,连幼升小的孩子,在拼音汉字都未识多少的情况下,竟然市面上就有面向他们推出的训练写200字以内小作文的教辅,这背后家长需求到底有多大?

讲到这份上,能体会到教育改革“久久为功”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了吧?

视觉中国

曾经,蝉鸣树荫下的自由奔跑、西瓜漫画里的惬意时光,构成了少年们难以忘却的暑假生活。今天,当我们利用这个假期去给孩子恶补作文时,不妨也提醒自己一句:那些流淌于笔尖的唯美,往往源于真实经历;而一旦真实的经历充满焦虑与功利,便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那么,即便把孩子困在书桌前一整晚,也难免无济于事,更无助成长。

家长们,是时候改变一下思路了,不妨就从眼下还剩50%的暑期开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睿哲

标签:
责编:程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