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昨晚,央视《足球之夜》,用27分钟时间,专题报道了“苏超”中的一支“平民球队”——宿迁队。这支由高中生、体育老师、普通爱好者临时组建的队伍,究竟上演了怎样一个关于梦想、坚持与城市荣耀的故事,从而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一支“没想到这么火”的球队
今年1月,宿迁队通过一则全城招募公告组建。最终入选的36人中,包括14名高中生、数位体育老师和足球爱好者。球队主教练牛小龙和队长王存,是宿迁市体育局的工作人员。对于联赛的热度,他们起初并未预料。
“没想到‘苏超’这么火,”王存坦言,“原本以为是友谊赛。”

这支“平民球队”的管理团队也由市体育局工作人员兼任。领队、宿迁市体育局介绍,宿迁足球基础不深,大家都是“一边学习一边调整”。球队的训练补贴和比赛奖金在13支“苏超”队伍中并不算高,但后勤保障在逐步完善。一个细节是,赛前集训用餐时,管理团队总是在所有球员和教练组用餐结束后才去取餐。
射手榜第一的选择:“两条腿走路”
球队10号高驰,以6粒进球位列“苏超”射手榜第一,是球队最受关注的球员。他曾先后在江苏苏宁和沧州雄狮梯队效力,但因球队解散,职业球员梦破碎。回到宿迁后,他在“苏超”赛场上证明了自己。

“苏超”爆红后,职业俱乐部再次向他发出邀请。但与此同时,他也通过足球单招,被昆明理工大学录取。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高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认为:“最起码你要有文化,两条腿走路。”对于未来,他的规划是先完成学业。
18名球员来自同一所乡镇小学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宿迁队中有18名球员,都毕业于宿迁市宿豫区大兴中心小学。这所乡镇小学为何能成为球队的“人才库”?

据前任校长徐铸回忆,13年前决定发展足球特色,源于一次体检的触动:“我和几位高中同学一块去体检,发现大家的身体都不是太好……只有一个喜欢踢球的同学身体各项数据都非常棒。”
现任校长王强则表示,学校的目标是“让孩子们通过足球锻炼身体,培养团队精神”。从土操场起步,学校坚持了13年,如今已拥有6片专业球场和完整的培养体系。对于学生们在“苏超”的表现,王强认为:“这为学校的足球特色教育提供了最好的‘答卷’。”
球迷、裁判、老师的多重身份
球队的故事也离不开城市的支持。43岁的陈杨是宿迁球迷会的骨干,他还有另外两个身份:小学体育老师和江苏省足协的在册裁判。宿迁队中的队长王存、主教练牛小龙曾是他的同事,还有5名队员是他的学生。

在主场比赛前,陈杨和球迷们会自发组织彩排,他们的口号很简单:“今晚让这座城市开心!”
对于未来,各方都保持着务实的态度。主教练牛小龙说:“‘苏超’经历宝贵,不会改变生活,但是会对自己要求高点。”而大兴中心小学校长王强则充满期待:“时间还太短,如果再过两年,我们培养的孩子们都走出了校门,那时的‘苏超’中,熟悉的面孔会更多!”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素材:宿迁发布、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