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高浪急,但江苏有‘压舱石’,新能源、船舶海工、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出口逆势增长,说明高关税拦不住高价值。”7月31日,在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举办的宏观经济论坛(2025)上,南京海关总工程师、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胡克宏在总结嘉宾报告时说。
作为东部开放大省,江苏既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全球范围内的关税调整对贸易格局的影响仍在继续,形势的变化也会对江苏经济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前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今年的宏观经济论坛以“洞察国际风云 赋能江苏经济”为主题,探讨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与应对举措。

“美国近期通过的政策法案有其不利影响,也带来一些机遇。比如美国发展制造业可能进口中国设备,其在清洁能源领域的退步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扩大国际影响力提供了契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家信息中心原总经济师祝宝良表示,江苏的相关产业基础好、科技含量高,可以抓住机会发掘新的增长动能,将长板锻得更长。

“把中国的市场进一步做大,提升其全球吸引力,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文章。”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自贸战略研究院院长、上海海关原关长高融昆认为,这一轮国际贸易关系调整中,部分国家自我孤立陷入被动,这为我国促成新的自由贸易体系提供了机遇,“中国坚持自由贸易,多边、双边这几个轮子一起转,最大限度实现战略协同,将世界重新带进新的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专家表示,江苏可以借助RCEP、金砖国家、中国—中亚等合作机制,在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服务贸易这3条新赛道上抢占先机,拓展开放新赛道。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说,应对变局,江苏产业要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加大对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科技前沿领域的投入,培养更多顶尖科研人才,取得更多原创性成果。

上半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967.8亿元,同比增长5.7%。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2.81万亿元、同比增长5.2%,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39万亿元、增长9.5%。胡克宏介绍,今年上半年,江苏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自主品牌的比重有了很大提升,“八成以上的3D打印机,近八成的太阳能电池,七成以上的电动车,以及近一半的印刷电路均是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绿色低碳产品的出口拉动作用显著。”
胡克宏表示,助力外贸发展,行业可以探索实施关税分摊机制,鼓励上下游协同消化成本压力;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推动科技创新,支持企业在境外注册申请商标专利;企业也要积极拓展多元市场,通过“跨境电商+产业带”等模式直面全球消费者。

短期有韧性,中长期更要有后劲。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岳表示,新挑战当前,更要保持战略清醒,认清国际环境的长期性、复杂性,坚持创新突围,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升级动力,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加速发力,深化“政府—企业—智库”协同创新,以政策的精准度提升市场的活跃度,以制度的确定性对冲环境的不确定性,推动江苏经济在穿越风浪的过程中实现质的跃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