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来势汹汹,面对台风考验,江苏各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奋战防汛防台风第一线,“全方位、全领域、全天候”落实落细各项防范措施,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组织有力,筑牢防汛“安全堤”
“张大爷,您家这房子地势低,台风来临有淹水的可能,我带您去镇上的临时安置点暂住吧。”7月29日晚,海门区包场镇大东村党总支书记邱晓玉挨家挨户上门查看情况并劝导转移部分群众。
“竹节草”台风预警发布后,全省各级党组织广泛成立党员突击队,设置党员先锋岗和责任区,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迅速响应,迎风而上。南通市海门区充分发挥“总有党员在身边”实效,第一时间组建党员“第一响应人”队伍473支,发动在职党员、村(社区)党员、新就业群体党员5800余人。海门区包场镇党委立即响应并组建39支党员突击队,全镇550余名镇村党员干部主动投身防汛抗台工作,对全镇3处海港码头、5处沿海海堤、8个在建工地、52个大棚等重点区域开展全面排查,疏散安置独居老人、一线工人、大棚种植户312人。

“水位标尺就是责任标尺,海上作业人员一个都不能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党员的承诺!”大丰区水利局党员突击队连续奋战36小时,组织173艘渔船回港,608名船员安全转移。突击队成员冒雨摸排沿海养殖人员232人、农村孤寡老人等重点人员350人,已全部转移安置,并建立了“一对一”服务台账。
随着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的启动,大丰区深化“卯酉红 先锋行”行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汛”而动,水利、应急等部门和各镇村党员突击队带头冲锋,在监测预警、堤防巡查、人员转移等关键环节筑牢“红色堤坝”,确保打赢防汛抢险救灾硬仗。“高温熔融金属遇水容易发生爆炸,‘竹节草’台风将带来大风大雨,一定要高度重视,对电气线路、设备设施、人员作业、厂区积水要认真仔细检查,务必提高警惕。”大丰区应急局组织在职党员成立10支小队,连夜到32家化工、金属冶炼、易淹企业开展检查,提醒企业做好台风防范。

风雨中,新丰镇全心村党总支书记奚圣军带领党员巡查队24小时值守河道:“我们每2小时巡查一次水位,党员包干到段!”该村12名党员网格员全员在岗,通过微信群实时播报险情,转移安置独居老人5户。海堤防御是重中之重,大丰区前瞻性调度沿海闸站开闸,预降骨干河道水位,已累计排水3700万立方米。同时,对险工险段前置必要抢险物资和力量,共储备编织袋85.4万只、土工布5.15万平方米、块石1.18万吨、抢排设备520台(套),并按农村、城区、沿海条线组建党员抢险队264支、5188人。

冲锋在前,争分夺秒抢收保产
7月30日上午,靖江市实时降雨量位列全国第二,防汛抢险既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更是一次检验专业能力的“大练兵”。
“7月28日8时至7月30日18时,沿江35座水闸泵站排水约80潮次,累计排水时长约246.5小时,排水约4190万立方米,其中动力排水21台时,排水50.1万立方米,相当于两天排了52个明湖。”靖江市江河堤闸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侯向阳介绍说,台风“竹节草”来袭,靖江市水利局第一时间组建机关党员先锋队,提前谋划部署,积极落实防台风措施,从7月27日起组织沿江各闸站全力排水,腾出库容。
“这段路积水流动不顺畅,雨稍微大点估计就得淹了,得赶紧处理一下!”靖江市住建局“竹节护卫”党员突击队在巡查康宁路、桃园路路段时,发现有积水风险,立即调度设施设备开展强排措施,有效防范路面积涝。住建局组织机关在职党员深入市政道路、物业管理、建筑施工等条线,排查物管小区共有地下空间258个,及时整改安全隐患32处。
面对台风挑战,靖江市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根据“机关进基层”共建安排,62个市级机关部门1100余名在职党员迅速集结、主动出击,在12个镇街防汛一线,组建56支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联合属地党员干部争分夺秒、合力救灾,对93公里一线江港堤防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查,以严实作风筑牢防汛防台红色堡垒。截至目前,全市所有雨水管网已全面疏通,11个排涝点以及20余处易积水路段实行全时段巡查,56户易受灾人群完成转移。同时,93处在建项目、28家沿江港口企业、32家内河港口企业已落实设施设备加固等台风防范工作,近2万亩设施大棚全部加固到位,670条小型船舶已全部进内港池、河口避风。
“老张,你家大棚的加固措施还不到位,台风马上要来了,我们来帮你一起加固!”7月30日清晨,常熟市尚湖镇农村工作和建设管理办公室的党员业务骨干戴清正在新和村田间指导农户加固设施。
“竹节草”台风来袭,尚湖镇党委迅速成立农业防汛专班,组织党员干部对全镇279处农业水产看护棚、50000亩高标准农田开展拉网式排查。排查中发现新和村部分蔬果大棚存在结构安全隐患,立即调集30余名党员志愿者,帮助农户加固大棚骨架、更换破损薄膜。同时,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抢收成熟作物,疏通田间沟渠,确保排水通畅。“多亏党员同志们帮忙,我的10亩葡萄保住了!”种植户张大爷感激地说。
针对圩区2.3万亩重点农田,尚湖镇党委成立“党员排涝突击队”,24小时值守王庄、北塘河等关键排涝站。通过建立“一小时一报告”制度,科学调度排水设备,累计排水120万立方米,将圩区水位始终控制在警戒线以下,确保稻田零受淹。截至目前,已开展巡堤72人次,走访规模种植户56家,前置水泵9台、吸污车3台,以扎实举措筑牢防汛“安全堤坝”。

常熟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响应机制,对涉汛涉台重点领域进行全方位、滚动式排查,全面建立防汛要害点位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发挥“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作用,组织党员干部成立涉汛电力隐患整治行动支部,开展多轮次临水周边设施排查,全面落实工程性改造、应急维护等工作举措。入汛以来,累计排查处置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设施1.5万处,处置安全隐患230处,加固农业设施353个,转移工地人员、老旧危房等群众2.2万人。
加强关爱,风雨中筑牢温暖防线
7月30日5时05分,无锡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接到“非必要不出门”的短信,多数居民选择留在家中,线上外卖订单量激增。“小周,你在群里和大家说一声,这里有雨衣和毛巾啥的,累了就到驿站歇会,注意安全第一!”风雨中,“惠新驿站”的灯光让人心头一暖,惠山区玉祁街道海瑞路街区党支部书记沈晨君站在门口,不时向路过的骑手招呼道。

“竹节草”台风预警发布后,惠山区玉祁街道党工委将辖区内6个新就业群体基层服务站点24小时开放,并配备姜茶、毛巾、雨衣等暖心物资,辐射服务全街道5个快递外卖站点、260余名从业人员,“逆行者”与“守护者”在这一刻实现了温暖的双向奔赴。
“中惠大道与惠澄大道交叉口东北角,非机动车道有一处疑似坑塘,请及时前往查实处理。”“惠山湿地公园东门背街小路,有一处排水口被落叶堵塞,请及时处理。”在惠山区城运中心指挥大厅内,键盘敲击声、工单回复声此起彼伏。区城运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马骏介绍道,通过将全区2.4万余路公共视频资源接入AI智能模型,精准布设道路积水算法,实现了对全区易涝点位全天候实时监控和警戒识别,通过捕捉水面反光等异常情况,能在20秒内形成事件预警并推送至属地、部门。截至目前,算法自动识别积水事件22起,均第一时间联动属地板块及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置,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为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惠山区第一时间启动“一键惠合”应急预案,发出“防汛防台先锋提示”。开展“一线守望”行动,以小区、街区、园区党支部为中坚力量,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242支、重点区域党员值守先锋队12支,累计开展入户入企宣传1.4万余人次,排查处理各类隐患128起。落实党员干部下沉机制,188个区镇机关党支部、310余名党员进村入户访企,协助做好河道、桥梁、危房等安全隐患排查,帮助制定应急预案20余个。全区65个“惠聚驿家”小区党群服务驿站、72个“惠新驿家”新就业群体基层服务站点常态化开放,同时,成立15支由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组成的志愿服务队,累计反馈道路积水、井盖移位等情况120余条,通过“动态巡防+即时处置”排查化解险情80余处,成为抗台防汛“移动探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林元沁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