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时评丨谨防“魔鬼”藏在“标点与空行”里
2025-07-30 22:19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孟亚生  
1

最近,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一期第二组团二标段施工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引发关注。该项目投标价格均超10亿元,三家实力雄厚的建筑企业因投标技术方案中的英文标点、多余空行、缺行等“小问题”不符合招标文件的“暗标编制”要求,被直接否决,令人扼腕。

暗标通过隐去单位名称、统一排版格式,让技术方案成为唯一的“身份证”。招标文件里关于“删除所有身份标识、采用中文标点、固定行距空行”的要求,绝非可有可无的“文字游戏”,而是维持“公平秤”平衡的砝码。此次被否决的大企业中,有的在技术标里用了英文逗号,有的多了一行空白,有的少了一行文字。这些在日常办公中或许能被“容错”的细节,在暗标评审中却成了“致命伤”,因为任何一处格式异常,都可能被解读为“暗号”,评审方对这类问题的“零容忍”,实则是在守护暗标制度的公信力。

有人认为,因标点、空行等小细节问题而否定企业竞标,是小题大做。殊不知,细节从来不是“小事”。一个连标点符号、文件格式都懒得校准的团队,又怎能让人相信其在工程质量、风险控制等关键环节会恪守标准?从这个角度看,评审方对格式问题的“零容忍”,实则是对合作方专业素养的严格筛选。在评审专家眼中,对格式的疏忽,本质上是对合作规则的轻视。

华为技术公司为拿下欧洲一个重要通信项目,团队用三年时间研读当地127项标准,连文件字体大小都严格遵循对方要求,最终在强手如林的竞标中胜出。这与此次“标点事件”形成有趣的对照,同样是格式细节,有人视为“束缚”,有人却当作“敲门砖”。从来没有“差不多”,只有守住规则的底线,做到细节的极致,才能配得上时代的筛选。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间的差距越来越难用“硬实力”拉开。技术方案大同小异,报价区间日渐趋同,最终的胜负往往取决于“软实力”的比拼。而这种“软实力”,就藏在对标点空行的较真里,藏在对每一条规则的敬畏中。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此次错失亿元大单的企业,或许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并不逊色,但恰恰是对“小事”的疏忽,暴露了管理体系的短板,“魔鬼”往往就藏在细节里。这也给所有市场参与者提了个醒,当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当竞争转向“毫米级精度”,那些能把规则内的每一个细节打磨到极致的企业,才能在淘汰赛中笑到最后。

(孟亚生)

标签:
责编:苏群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