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中国海南自贸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海南自贸港将于今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随着“零关税”“加工增值免关税”等政策红利覆盖全岛,这座“政策高地”将成为全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于制造业规模全国第一、外贸总额占全国近13%的江苏而言,这场开放浪潮将带来哪些发展机遇?江苏企业又该如何“借船出海”?
优势互补,药企研发跑出加速度
“以前一款进口药进入中国需要三五年,现在通过海南通道,时间可缩短至一年左右。”先声药业副总裁史瑞文介绍,海南的政策让企业可以第一时间引进国际先进药械,而南京的研发实力则确保这些技术能在中国落地生根。当前,在先声药业的海口工厂,国际创新药科赛拉®正以“地产化”方式快速生产,而这款药的研发“大脑”正是来自南京的全国重点实验室。
这种“南京研发+海南转化”的协同模式,正在江苏生物医药行业快速复制。江苏鼎泰药物在海南建立全国最大的灵长类种质资源中心,存栏量将突破2万只;江苏柯菲平医药的细胞药DK001通过“南京—海南乐城”通道,快速进入临床Ⅲ期。
“就像跑接力赛,南京负责起跑,海南完成冲刺。”史瑞文这样形容两地协同效应,期待随着海南全岛封关运作的临近,这种“链式协同”能够释放更大动能,进一步加快创新药的研发和市场推广进程。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江苏与海南构建跨区域创新要素配置新模式。今年4月13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南京与海南签署了一系列深化合作协议,其中生物医药是重点合作领域。江北新区分别与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达成战略合作。江北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南京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结合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在细胞与基因治疗、类脑智能等前沿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示范区。
政策叠加,构建“数字丝绸之路”
海南离岛免税政策每年吸引超千万国际游客,如今正成为江苏消费品“卖全球”的新支点。苏州纺织企业将样品前置海南保税仓,国际订单从海南直发,物流成本降低20%;无锡的光伏组件企业则将海南作为区域性集散中心,通过“保税仓储+离岛直供”模式,向东南亚光伏电站项目快速输送组件……海南正成为“江苏制造”出海的新跳板。
不久前,南京市玄武区与海南儋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长三角—海南自贸港”区域协同发展示范样板——
共建全球数据要素流通枢纽。双方将整合南京数据产业优势与海南数据跨境流动政策优势,在跨境数据流动规则、数据交易机制等方面开展创新探索。江苏国际数据港负责人李祥舟表示,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探索建设“国际数据交互枢纽”,实现多港联动,为企业跨境经营搭建安全高效的数据通道。
协同构建数据要素多场景应用与产业生态。双方将在人工智能、智慧农业、数字文旅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鼓励两地企业跨区域布局,联合开展产业招商,吸引国内外优质项目落户两地,开展技术研发、项目投资、产业配套等合作,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发展。
聚焦数智基座共建与关键技术协同攻坚。双方将支持两地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创新平台,攻克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核心技术;同时,通过建立可信数据空间、完善数据跨境流通机制等措施,为数字贸易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双方还将共同探索数据跨境流通路径,支持江苏企业依托海南国际数据通道开展跨境数据加工存储业务。
“南美、东南亚市场对国风动漫需求持续升温,海南自贸港将成为我们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跳板。”南京某文创企业负责人期待,借助海南的数据跨境流动试点政策,其数字内容产品可以更高效地触达海外用户群体。
随着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进入倒计时,江苏与海南的贸易协同效应将迎来质的飞跃。两地战略合作不仅为“江苏制造”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更将构建起一条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数字丝绸之路”。特别是在跨境电商、数字内容、服务贸易等领域,两地的政策叠加优势将催生更多创新业态,助力江苏企业实现全球化布局。
主动融入,分享更多政策红利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并非“独角戏”,而是重塑产业链的“大合唱”。先声药业的“链式协同”、跨境电商的“借船出海”、数据贸易的“规则对接”,这一系列生动实践都在证明,当江苏的产业优势遇上海南的制度创新,产生的“化学反应”将远超预期。
如何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江苏应主动融入海南开放试验,以‘服开+自贸’双战略叠加优势,打造长三角与海上丝绸之路对接的强支点。”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院长韩剑建议——
在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领域,构建“海南特许医疗+南京临床研究”模式。支持两地共建“医疗数据安全共享平台”,试点临床试验数据、基因测序数据跨境合规流动,助力南京生物医药企业利用海南真实世界数据,加速AI药物研发上市。同时,设立中医药文化国际推广中心,拓展东南亚健康旅游市场。
教育科技合作方面,聚焦交叉学科突破,推动驻宁高校与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合作,引进国际顶尖资源并实行学分互认;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共建宁琼科创走廊,探索“南京研发+海南确权+海外许可”模式,促进高校专利向RCEP成员国转化。
商贸文旅领域线上线下联动,通过共建跨境电商产业园、对接仓储物流,将更多江苏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利用海南“零关税”政策前置海外商品,缩短物流周期。同时联动打造“历史文化名城+自贸港”文旅模式,向东南亚输出数字文旅内容。
韩剑还提到,作为国家“压力测试区”,海南正在试点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江苏企业可借此先行适应国际竞争新赛道,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
(原标题:江苏产业优势遇上海南制度创新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自贸港封关在即,“借船出海”迎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