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文化“摆渡人”丨施君君:剪刀裁岁月 纸韵守乡愁
2025-07-24 16:07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在江苏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无数乡村文化的“摆渡人”默默坚守,为传承和弘扬乡野文明贡献力量。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冈西剪纸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流传于晚清时期的建湖冈西祁姓家族,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与民间的智慧。建湖县冈西剪纸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施君君,便是其中一位执着的文化“守护者”,她用行动留住传统技艺,讲述着岁月故事。

施君君是建湖县上冈人,外婆、妈妈都是手工业从业者。儿时的她,常常看着长辈们熟练地刻章、雕刻、剪纸,家家户户过年张贴的剪纸窗花,也成了她童年深刻的记忆。在这样的环境中,她耳濡目染,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剪刀与纸张摩挲发出的“沙沙”声,宛如一曲神秘而动人的乐章,深深触动了施君君幼小的心灵,在她心底悄然种下了热爱剪纸艺术的种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施君君对冈西剪纸的热爱愈发浓烈。她深知,冈西剪纸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承载着当地历史、民俗与情感的文化瑰宝。每一幅剪纸作品,都是先辈们生活智慧的结晶,背后都蕴藏着一段段或质朴或动人的故事。为了深入学习这门技艺,施君君四处寻访当地剪纸老艺人,虚心向他们请教。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凛冽寒冬,她都不辞辛劳,穿梭于乡间小路,聆听老艺人们讲述剪纸的技巧与门道。她用心观察老艺人的每一个动作,从纸张的折叠方式到剪刀的走势,都铭记于心,并反复练习。

施君君正在剪纸创作

多年的刻苦钻研,施君君不仅熟练掌握了冈西剪纸的传统技法,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冈西剪纸以其细腻的线条、丰富的寓意和鲜明的地域特色而闻名。施君君的作品中,既有对田园生活的生动描绘,如农家小院里的鸡鸭鹅、田间劳作的农民,展现出乡村的质朴与宁静;也有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精彩呈现,像春节的喜庆、端午的龙舟,传递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她的剪刀下,每一张纸都被赋予了生命。

施君君在课堂上传授剪纸技艺

作为建湖县二中的美术教师,施君君深知传承剪纸技艺的重要性。2014年,她和其他老师在学校成立了剪纸社团,让剪纸艺术走进校园。在讲台上,她一手拿剪刀,一手拿红纸,剪刀沿纸迂回旋转,不一会儿,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引得孩子们惊叹连连。她还在建湖县图书馆、培训中心等场所进行传统剪纸教学,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这门古老技艺。

施君君创作的剪纸作品《黑神话:悟空》

施君君还是一位勤奋的创作者,她用冈西剪纸技艺记录着点滴幸福生活。为了创作“二十四节气”主题作品,她查阅了大量书籍和资料,深入了解每个节气的由来和相关民间风俗习惯,将众多植物、花草、民间风俗等元素融入其中。此外,她以建湖淮剧为元素,创作了具有建湖地方特色的剪纸作品与文创产品,连续创作的十几幅淮剧人物,每一幅都惟妙惟肖。她还紧跟潮流,以游戏《黑神话:悟空》中的黑悟空为原型,创作了同名剪纸作品,展现了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网络文化的完美结合。

施君君创作“二十四节气”主题的“霜降”剪纸作品

在传承的同时,施君君也不忘创新。她尝试使用不同的纸张来创作剪纸,以前剪纸用蜡纸,中期用宣纸,现在她尝试用打印纸、素描纸等。这些纸张创作出来的作品,有着类似皮影戏的效果,为剪纸艺术带来了新的视觉体验。她还尝试把绘画和剪纸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

施君君创作的“护持网络健康,抵制有害信息”主题剪纸作品

“剪纸不仅是手艺,更是文化的载体。”施君君说,未来她计划打造“剪纸+研学”品牌,让更多人走进冈西,在剪纸体验中感受乡村之美。“我愿做一名文化‘摆渡人’,用剪刀裁出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乡野文明的星光永远闪耀。”

施君君创作的生物系列剪纸作品
施君君创作的生物系列剪纸作品

对于施君君来说,剪纸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就像一位默默的守护者,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裁剪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将冈西剪纸的魅力展现给世人。

施君君就像一位勤劳的园丁,精心呵护着冈西剪纸这朵艺术之花。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喜爱上了冈西剪纸。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成为乡村文化传承的“摆渡人”,让冈西剪纸这一传统技艺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留住了那些温暖人心的岁月故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韩金芳 通讯员/崔寿伟 


即日起,“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联动各市级平台发起“寻找乡野文化‘摆渡人’”计划,以传统文化为舟,以乡村振兴为桨,让精彩故事弥漫希望的田野,让乡村蝶变激荡万千心灵。

你可以是——

乡村“当家人”:村干部、选调生、驻村干部,深耕乡土发展一线,熟知产业脉络与基层治理的“领航者”。

文化“守护者”:非遗传承人、民俗研究者、乡土文化爱好者,擅长用行动留住传统技艺与岁月故事。

本土“生活家”:在乡村生活的村民、“体验者”,热爱田园烟火、乡风文明的“活字典”。

返乡“新农人”:带着创意与技术返乡的创业者,在电商、文旅、农业等领域敢闯敢干的青年先锋。

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摆渡人”,或您了解乡野中深藏的文化故事与振兴实践,欢迎通过以下方式向我们提供线索:

1.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供稿链路向我们推荐他(她)与乡村的故事。供稿请加标签:乡野文化“摆渡人”。

2.通过邮箱jsxxpttg@vip.163.com投稿,标题格式为:乡野文化“摆渡人”推荐+姓名+市/区/县+联系方式,可在正文中写清楚推荐的乡野文化“摆渡人”的基本信息、推荐理由及其故事,附件上传可选择文字(word文件)或视频(mp4格式)。

我们将组建采编团队,进行实地走访与深度调研,用镜头记录“摆渡人”的坚守与热爱,用文字讲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我们的愿望是:让每一个默默耕耘的身影都被瞩目,让每一份文化传承的热忱皆得回响,在江苏乡野的浩瀚长河里,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澎湃印记。

标签:
责编:韩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