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苏州正式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授牌 。7月23日,《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召开,来自100多个国家、地区和机构组织的500多名代表参加大会,共同探讨全球湿地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24日,大会于举办全球第三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仪式,苏州正式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授牌,为城市增添了一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新名片。苏州市代表团在会上作了题为《湿地城市的“苏州路径”》的主题发言,向世界展示了苏州湿地保护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将江南水乡特色的湿地城市推向全球。

2022年,苏州全面启动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以打造“城市、人与湿地和美共享”典范为目标,在湿地依法保护、创新管理和生态系统质量提升等方面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实践,全市认定省级、市级重要湿地103个,建成湿地公园21个,划定湿地保护小区133个,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13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6处,湿地保护率提升至72.8%,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全国率先实施生态补偿政策,每年对171个湿地村、32个水源地村进行生态补偿,每年湿地生态补偿资金1.5亿元。全国率先设立“湿地好不好,鸟儿说了算”的考评体系,用鸟类生物多样性等生物考评因子,客观评估和反映湿地健康状况,全市野生鸟类近十年增加100余种,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水禽数量标准的湿地17块,天福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修复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苏州湿地站荣获第二届“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
2023年10月,国家林草局专家组来苏州市开展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评估工作,充分肯定了苏州市湿地保护的成效,创建工作综合排名位列全国首位,国家林草局于2024年4月正式向湿地公约组织推荐苏州市参加国际湿地城市认证。2025年1月《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64次会议宣布了全球城市申请认证结果,2025年3月21日,国家林草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印发通知(林湿履字〔2025〕2号),明确苏州市已通过“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本次新认证城市全球共31个,中国9个(上海崇明、江苏苏州、浙江杭州、浙江温州、福建福州、江西九江、湖南岳阳、云南大理、西藏拉萨),苏州市为江苏省唯一。至此,全球国际湿地城市数量已达74个,我国22个,我省3个(常熟、盐城、苏州)。4月9日,湿地公约秘书处正式来函邀请苏州市参加第十五届《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参与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授牌仪式、全球国际湿地城市论坛等活动。苏州市国际湿地城市建设开启国际化推进新篇章。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丁蔚文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