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训练场上,流的汗“论斤称”!江苏特警团体冠军如何炼成
2025-07-22 14:27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胡兰兰  
1

“全国同行评价我们江苏排爆特警全场最稳、最贴近实战……”

“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后,所有伤痛、汗水,都化作无尽的自豪与荣耀。”

“比赛只是一个载体,更重要的是将比武中的技战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守护平安江苏再立新功!”

在刚刚结束的“尖刀·使命”2025年全国公安特警挑战赛中,48支特警队伍精英驰骋赛场、交流互鉴,全面展示在极端条件、极限体能下的突击、狙击、协同、越障能力。江苏参赛特警队同心协力,赢得团体冠军,取得历史性突破。7月21日,参赛队员在省公安厅举行的座谈会上,分享备赛参赛的过程与感受。

3分19秒,这是南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安检排爆大队中队长王驰和警务技术二级主管葛晓宇完成识爆排爆科目的时间,位列全国第三名。

回忆比赛经历,王驰依然难以抑制激动。“识爆排爆就是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擦肩,必须胆大如斗、心细如发。”他说,比赛时,两间平房院落内放置有可疑爆炸物,他们一人身着13公斤搜爆服,一人身着35公斤排爆服,迅速用仪器对可疑爆炸物品进行识别、处置,快速跑动和操作全程几乎憋气完成,三四分钟就已全身湿透。

场上几分钟,背后是场下近3个月的“魔鬼训练”。今年4月,省公安厅治安总队组织开展3轮集训选拔,从129名队员中遴选19名参加冲刺备赛,其中,男队员17人、女队员2人。

王驰回忆识爆排爆科目的训练,“早上6点开始练体能1个多小时,其后花6个多小时苦练搜排爆技能,抠细节,精进流程,预想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和研讨解决方法,晚上再花两小时总结、强化薄弱环节”。他说,数十公斤重排爆服,他们每天至少要穿两个小时,流的汗可以“论斤称”。

盛夏时节,在比赛地新疆乌鲁木齐,高温、暴晒、干燥是常态,降雨、大风更是说来就来,对快速射击项目的影响尤其明显。作为女参赛队员之一,徐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一大队二中队四级警长吕思宁第一次参加手枪快速射击的全国比武。

这项比赛,共有3个区域12个目标靶,分为固定靶、摇摆靶、风车靶,射击距离各不相同,更残酷的是,比赛按照自然用时加上判罚加时的总用时来排名,任意一发没有击中就会有加时处罚。“这意味着,这项竞技比拼速度,更比拼精度。”吕思宁表示,此次比赛很受磨炼、收获颇多,将会继续刻苦训练、提高自己。

赛场上,除了要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参赛队员还要面临伤病的风险。备赛时,南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龙虎突击大队四级警长张前进左侧第四前肋不全性骨折,靠着止痛药顺利完成训练。此次比赛,作为突击手,他和队员们完成了理论测试、解救人质、追捕突击和极限越障4个关键科目。

每一关的考验都不小。比如追捕突击,队员们需要先后完成空地协同、障碍翻越、滑索横渡、高栏攀爬、破门突入、通信指挥、精准射击、搬运转移8个高难度项目。为不影响发挥,张前进主动要求打封闭针止痛,和团队拿下科目全国第四的成绩。

又比如极限越障,有特警形容“比完感觉半条命都没了”。该科目要求参赛者在长约220米的赛道上连续奔袭,通过高架梯、滚筒桥、水坑等21个障碍物。为了赛场上能更从容,泰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突击大队四级警长周苏旺坚信“加练一小时,胜算多一分”,备战期间日均训练超15小时,常常深夜10点仍在加练体能。

作为7名替补队员之一,虽未能上场,徐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一大队二中队指导员徐丽艳也一刻没有松懈过。训练快速射击时,从一开始打不上靶,到后来能全部命中,两个多月她数不清自己打了多少发子弹。发现自己过人字高板比队友慢一点,别人练10组,她就练20组。“备赛参赛的日子历历在目,也让我们更加清晰意识到,特警比武的意义,远远超出奖牌与荣誉,它带来的是特警队伍战斗力的整体提升。”

扎扎实实训练、关键时刻敢打敢拼。要问总教练、南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龙虎突击大队大队长刘传佳,夺冠的制胜秘诀是什么?他脱口而出:“团队协作,没有团队意识,特警打不了胜仗。”他说,此次参赛队员平均年龄达32岁,参赛队员充分发挥所长,相互协作、配合默契、衔接紧凑,在赛场上充分展示了江苏公安特警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

“当然,相比兄弟省市的优势项目,我们还有不少短板弱项,需要认真找差距、抓改进。”省公安厅治安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这次全国比武为新起点,进一步增强特警攻坚克难的“尖刀”本领,确保这支队伍在重大安保、巡逻防控和应急处突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全省平安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兰兰

文中照片为采访对象提供

标签:
责编:郝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