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观察|透过江苏经济“半年报”,我们看到了什么?
2025-07-22 06:50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燕钰,周永金  
1

数据是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十四五”收官之年的经济“半年报”备受关注。

7月21日,江苏省统计局公布了2025年江苏经济“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96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7.6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8391.1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36799.1亿元,增长5.9%。

翻看这份含金量十足的“半年报”,我们看到了江苏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半年报”有何亮点?又为打好今年经济发展“下半场”提供了怎样的底气和根基?

设备更新驱动产业升级,新质动能澎湃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重要着力点,从“半年报”看出,今年上半年,江苏在推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走出了坚实步伐。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3%。装备制造是江苏制造的基本盘和传统优势领域,整体实力较强、富有活力韧性。

随着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持续推进,江苏正以特色“打法”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数据显示,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3.5%,比一季度提升2.2个百分点。

记者也从省工信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徐州、南通、扬州和无锡等地多次举办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推进会暨银企对接活动,发布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清单,并举办设备更新供需洽接交流会,加速设备更新落地见效。百花齐放的活动,不仅为当地特色产业搭建了技术、资金与需求精准对接的桥梁,更彰显了政企协同、产融联动的强大合力。通过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迈进。

“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和软件信息服务等领域,江苏展现了非常不错的发展态势。”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武分析,未来产业方面,江苏在产业基础、技术创新人才储备、专精特新企业布局等,可以说是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相信下半年我们也能发挥已有的为终端机器人产品提供技术服务的优势,抢占未来产业的新兴市场。”

消费融合叠加以旧换新,潜力持续释放

消费市场的活跃,是“半年报”的又一大亮点。

“苏超”的泼天流量,给今年上半年江苏的消费添了一把火。“苏超”的火爆出圈形成巨大的引流效应,以体育赛事为撬动点,在带动“体育消费”的同时,带动餐饮、住宿、交通、旅游、文创、商贸等全面发展,成为拉动消费的利器,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效应持续显现,并且呈现较强的发展后劲。

单一的“门票经济”链条被拉长,带给游客更全面的消费新体验。以常州为例,开赛以来,城市热度不断攀升。例如,在第五轮常州主场对阵南京的比赛中,比赛当日常州各大景区的预订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倍,酒店预订人数同比增长超过30%。这不仅为常州的旅游业注入了新鲜活力,也证明了体育赛事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

另外,无锡、苏州等地文旅也纷纷“放大招”,推出景区门票优惠、酒店住宿和美食“苏超”专享价等;多地景点、酒店等通过线上平台,推出吃住玩一站式主题套餐,以赛事引领消费。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49.0亿元,同比增长5.0%。“可以说,‘苏超’在加速推动文商体娱的融合消费上,起到了重大的激活性功能。即便‘苏超’结束,江苏也会有马拉松、篮球等诸多文体赛事,这种融合的模式依旧适用,会接续填补。”胡小武表示。

商品消费的增速背后,大家熟悉的“以旧换新”政策依然是强大助力。

江苏自上而下全力推动“以旧换新”,呈现出省市县三级联动、层层加码的强劲态势。投入力度大、持续周期长,江苏补贴力度居全国前列。上半年,“以旧换新”相关商品(汽车类、家电类、3C数码类、家居类)限上零售额合计增长9.4%,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以旧换新”拉动的同时,需求潜力持续释放。上半年,全省网上零售额6362.4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248.1亿元,增长6.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9%。“从数据可以看出,江苏线上消费延续较高增势,作为制造业大省和消费大省,在线上线下融合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分析。

外贸稳增展现韧性,政策护航助拓市场

外贸进出口作为经济的重要增长引擎,数据一直备受关注。尤其上半年受关税战的影响,江苏外贸“成绩单”如何,牵动着万千网友的心。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江苏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下同)增长5.2%,增幅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2.9%。其中,出口1.88万亿元,增长9.4%;进口9339.3亿元,下降2.4%。

“上半年江苏外贸,最大特点是逆势增长,有活力、有韧性。江苏对美贸易体量大、占比高,在中美围绕关税焦灼博弈的情况下,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实现5.2%以上增长,难能可贵。”吕永刚感慨。

江苏外贸迎难而上、韧性增长,得益于江苏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持续进化的科技创新优势、面向市场的快速响应优势,中间品贸易和跨境电商支撑有力,让“江苏制造”“江苏服务”赢得国际市场。

进出口贸易的核心是产品卖得出去,商品进得来。一进一出,对市场流通和消费形成了良性驱动力。越来越多外贸企业迎难而上,努力开拓新市场新空间,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新产品新优势,推动外贸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江苏“半年报”外贸成绩亮眼,既源自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保障。

以太仓为例,为帮助电动滑板车产品高效出口海外市场,太仓海关依托“关长送政策上门”工作,积极开展出口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规范锂电池包装的标签标识等方面的政策宣讲。另外,多地也推出各类举措,指导企业办理相关业务,用好“提前申报”“快速出证”等便利化措施,不断提升通关效率,降低企业出口成本。

进出口增长为江苏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动能,这既是江苏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消费能力的支撑力量,也反哺了产业的市场渠道,对江苏经济总体增长起到了基石性的支撑力。

“江苏传统产业体量大、经济外向度高,在经济结构调整爬坡过坎、美国‘对等关税’等外部冲击加剧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上半年GDP仍保持较高增速,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0.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的增速持平有所提升,这份成绩单实属不易,含金量颇高。”吕永刚表示。

在胡小武看来,外贸的“成绩单”也说明了江苏的产业政策和营商环境为经济增长结构的新旧动能转换奠定了好的基础,“下半年应该持续强化既有政策的落实,持续提升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燕钰 周永金

标签:
责编:燕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