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为支持革命老区县(市、区)的养老、体育、文化、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近日省财政下达2025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资金3.78亿元,合计支持36个区县的57个项目,覆盖养老、体育、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这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彩票公益金,通过精准分配与项目化运作,成为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支撑。
资金分配:“一老一小”等成为主要投入方向
记者注意到,从分配结构看,养老、教育事业获得2.65亿元资金支持,占总金额的70.1%;体育、文化事业紧随其后,分别获得0.81亿元和0.26亿元,占比21.4%、6.9%。“这种分配格局既体现了对‘一老一小’等民生关切的重点回应,也呼应了江苏对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省财政厅综合处负责人说。
从补助地区看,分配资金重点支持我省革命老区县的社会公益事业“补短板”项目,加大对苏中、苏北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苏北地区获得2.58亿元,占全省总资金的68.3%,凸显了对苏北老区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相关资金直达区县一级,满足基层最迫切的需求。
项目布局:精准对接需求,优化资源配置
养老类项目聚焦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呈现“普惠化+专业化”双重特征。新沂市新安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通过3800平方米改造,设置80张养老床位并配套长者食堂、康复中心;高邮市汤庄镇敬老院新建1350平方米综合楼,提供住养、护理、康复等一体化服务;盐城响水县陈家港镇敬老院改造后,可辐射周边2万老人的集中照护需求。数据显示,全省养老类项目将新增床位超1200张,显著缓解苏北地区养老资源紧张的现状。

“白米镇敬老院获得中央彩票公益金700万元补助,已全部下拨到位。”泰州市姜堰区民政局副局长蒋兆国介绍。白米镇敬老院创建于1990年,新建房屋总建筑面积1797.75平方米,总投资998万元,新增功能综合活动室、护理站等功能室,增加床位58个。目前项目已完成测绘勘探、规划设计、用地预审征地公告发布等工作。今年12月底完成配备配置、环境布置等,竣工交付。
在教育领域,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升级与安全改造。沛县校舍鉴定加固工程针对2010年前建设的老旧校舍,优先保障师生密集场所的结构安全;睢宁高级中学新校区建设的1.2万平方米体育中心,将为4000余名学生提供专业运动场地;宝应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升级改造则覆盖风雨操场、宿舍楼等多个功能区,受益青少年预计达10万人。这些项目既解决了“有学上”的基础问题,也着力提升“上好学”的硬件条件。
体育与文化项目则注重公共空间的功能拓展。徐州贾汪区汴塘镇凤楼村健身广场建成后,将形成3000平方米运动场地+2公里健身步道的综合性体育空间;淮安博里镇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设置非遗教学、作品展示等功能区,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连云港东海县少儿体校综合楼则通过4455平方米的功能布局,为青少年体育训练提供专业保障。这些项目使公益金转化为可感知的公共服务空间,平均每个体育项目预计服务1.4万至40万人不等。
管理机制:全流程监管,确保公益效能最大化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资金,是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下达省级财政部门统筹安排用于补助当地社会公益事业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社会公益事业资金坚持国家彩票公益属性和社会责任,突出重点,用于社会公益事业薄弱环节和领域,着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

“去年,我们共申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400万元,申请设备分三批进行采购,第一批采购设备143万元,第二批采购设备136万元,第三批采购设备130万元。”徐州沛县闫集护理院院长赵峰告诉记者。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很大程度地解决了护理院的运营资金困难问题、本辖区内失能和半失能居民的医疗和养老照护问题。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不仅让护理院的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更让辖区老人在专业照护中感受到温暖与安心,真正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民生温度落到了实处。
为保障资金使用效益,江苏建立了“预算—执行—绩效”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在预算编制环节,加强与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留成彩票公益金等资金统筹衔接,避免重复投入;在具体执行中,资金纳入转移支付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全程追踪;加强绩效管理,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支持我省革命老区县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