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晚,重庆市南岸区委宣传部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通告,宣布“莲花茶摊”区域将于次日零时起实施全域停业整治,其间实行封闭管理并暂不对外开放。从昔日的“最美夜景”观景台,到被叫停的“问题景点”,“莲花茶摊”究竟经历了什么?
三年前,“莲花茶摊”区域还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山坡,正对东水门大桥与渝中半岛。这一观赏夜景的独特视角被一些市民和游客偶然发现,后在短视频平台走红。不少经营者嗅到商机,数十家茶摊、烤肉摊争相在山坡上圈地经营。然而,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监管,私自砍伐树木、乱接电线等破坏性开发行为蔓延,茶摊的卫生状况、宰客等问题不断遭受诟病且被投诉。
因为市民和游客反映强烈,今年4月当地启动了茶摊环境优化提升行动。但由于“莲花茶摊”是由当地居民和经营户自发组织而逐渐形成的经营业态,与传统景区的经营模式不同,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统一的有效监管。该区域的土地权属较为复杂,整治也一度缺乏有效抓手。当地政府此次整治“莲花茶摊”的经营乱象,是回应市民诉求的积极举措。当然,停业整治只是开始,从修复被破坏的山体环境,到规范相关管理流程,从明确违章建筑的手续补办或拆除,到消除安全隐患等等,把这些问题一一妥善处置好,整治才能落到实处,茶摊才能以崭新面貌重新开张。
近年来,像“莲花茶摊”这种突然爆火的“野生景点”并不少。“野生景点”之所以能吸引游客,主要是因其区别于大部分名胜古迹,没有拥挤的人群,没有批量复制的人造景观,小众、自然、未经雕琢。然而,这些特点恰恰也是它们最脆弱的部分。不少景点存在管理和配套设施滞后、游客接待能力不足等问题,且伴随着诸多的安全隐患。云南大理苍洱大道游客为拍照占用道路,严重干扰了交通治安;海南万宁仙女潭虽景观独特,却因安全防范措施缺失,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一旦“野生景点”在监管缺位之处“野蛮生长”,往往会破坏原生环境,无视安全规范。这种竭泽而渔的模式注定是短命的。
要让“网红”变“长红”,就必须从根本上明确发展的“优先级”。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完备的安全保障是基础,游客的亲身感受是关键要素,商业利用需要在这个框架内运行。政府部门也需及时介入,出台关于网红景点的监管预案,该叫停的及时叫停,该监管的及时跟上,用实际行动接住“泼天的流量”。如此,才能避免“野生景点”昙花一现,使其真正成为城市记忆中绵延而动人的风景。
(杨丽 陈子心)